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云南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着力于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云南将重点打造打造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和民族民间工艺品业“六大主导产业”。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完善业态分布,推进区域发展。昆明市重点发展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印刷业、创意设计业、文化信息传输业、会展业等;其他州(市)依托各自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民族文化休闲娱乐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和珠宝玉石业等。

发挥优势正视差距

文化产业是云南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质量、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均有提升优化,骨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省外企业投资的意愿不断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云南省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文化企业有73家,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刘荣向经报记者介绍,近年来,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一路健行,为跨越式发展夯实了现实基础。

“云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云南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所拥有的资源并不相匹配。与发达省份相比,文化产业发展还有相当的差距,形势逼人,需要奋起直追。”刘荣毫不避讳地说。

刘荣认为,当前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经济环境冲击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有待激发;云南总体科技实力较薄弱,创新力不强,传统电视广播媒体受互联网冲击较大;须提高创意设计水平,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等。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云南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规划》紧扣云南省情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保障措施等方面,都突出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建设一批创新力强的园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强的品牌。

《规定》明确,要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构建“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创新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品牌;巩固提升云南玉石产业,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建设一批高端展示展销基地。

在发展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规划》指明,要从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络营销服务等方面,实现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在繁荣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方面,《规划》要求,依托云南文化资源厚重多元、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力争5年内在昆明等地打造3-5个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影视基地,不断推出导向正确、票房良好的影视作品,使云南题材、云南制作的影视作品形成规模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要做强做大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鼓励一批骨干报刊转型升级,以提升新闻传媒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巩固好传统出版市场情况下,发展新兴的出版业态。

云南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金麒

往期精彩内容

■“云南发布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实施细则

■大姚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临沧市投12亿元改造薄弱学校

■大理州推动马铃薯产业主粮化发展









































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zx/58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