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赵嘉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昭通市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脱贫攻坚系列发布第二阶段的第三场发布,将由昭通市委主要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基层扶贫干部、脱贫群众代表介绍昭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先生;

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真永先生;

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施华松先生;

中共鲁甸县委常委、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先生;

镇雄县中屯镇齐心村党总支书记成龙先生;

昭阳区靖安镇松衫村九组组长罗石富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先生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杨亚林书记发布新闻。

-06-:07:50现场图文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发布新闻(记者赵嘉摄影)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在党的第99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在昭通脱贫攻坚这场彪炳史册的大决战即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平台跟大家沟通交流。

昭通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不把扶贫当负担,誓把挑战当机遇,坚决嚼碎“最硬的骨头”。经过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以平均每天脱贫多人的速度,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昭通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变成历史的记忆,数百万昭通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截至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年的.07万人下降至15.99万人,贫困村由个减至个,10个贫困县区摘帽9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3.4%。今年上半年动态监测,全市15.99万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昭通可望如期实现脱贫,我们将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06-:11:42现场图文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赵嘉摄影)

杨亚林:

5年多来,我们突出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探索实践“”工作思路。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双统领”,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立足昭通实际,创新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紧扣人的改变,全力走实群众路线,不断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满意度。

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纵向扣好脱贫攻坚“四粒扣子”。

围绕“扶持谁”,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年,以动态管理为契机,我们组织2.36万名干部,用近4个月的时间,对全市.73万户.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不是推到重来而是从头再来,重新精准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37万人,系统全面建立起全市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围绕“怎么扶”,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年,我们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为抓手,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近3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个,以到人到户的精准帮扶确保户脱贫、村出列,以高质量的“村村清、户户清”确保县摘帽。围绕“怎么退”,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9个县区、1个村社区、35.82万户.08万人都做到了精准退出,脱贫成效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围绕“退出后怎么办”,扣好脱贫巩固提升的“第四粒扣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对已退出的.08万人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巩固强化脱贫成果,坚决防止返贫。

杨亚林:

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昭通最大的市情实际。年以来,我们围绕“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探索创新“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按照建设配套搬家、产业就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走”思路,真正“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在树该长的地方”,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全市36.24万搬迁群众已全部搬入新居,一步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的直过式跨越,安置规模分别为4.06万人、3.63万人的靖安、卯家湾安置区成为位列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23个新增集中安置区44所学校、33个医疗服务机构、8万亩产业基地、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和配套商业设施基本建成投用;迁出地60万亩耕地、77万亩林地、0.81万亩宅基地“三块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果,不仅斩断了搬迁群众与迁出地的直接联系,又为搬迁群众稳定增加收益提供支撑和保障;构建安置区5个临时党工委(管委会)、个党支部、44个社区,统筹整合调度各方力量,强化搬迁群众的培训、教育、管理、服务,切实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开启新生活。年春节前夕,经过9个月的日夜奋战,绥江县兆家坝安置点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户名贫困群众从大山深处欢天喜地搬入县城新居。69岁的杨顺高老人高兴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够搬到这么好的地方,祖祖辈辈在农村,这个年纪还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这里是昭通市工商联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05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