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网旗下同城平台点击进入云南省“互联网+教育”助学扶贫活动在大姚县成功举办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助力教育扶贫工作。00年7月10日上午,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工党楚雄州委员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明日之星公益基金管委会在大姚县举办云南省“互联网+教育”助学扶贫活动大姚县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由上,刘加亮秘书长、田海江副主委等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受助学生能珍惜学习机会,坚定信心,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有用之才。县工信局局长刀云忠向基金会刘加亮秘书长颁发荣誉证书,受赠学校代表作发言。心系乡村教育,让爱心尽情绽放,让关爱温暖校园。本次活动明日之星基金会为大姚县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捐赠价值70万元的平板电脑、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对提升大姚县教育教学科技体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助推作用。此次捐赠活动弘扬了捐资助学的传统美德,传递了奉献爱心、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捐赠单位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关心和厚爱。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自觉把感激之情转化为动力,力争办好大姚的教育教学,使大姚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张朝斌、魏光芹) 大姚这家企业发展路上满满的绿水青山情 盛夏时节,是水果成熟、林业丰收的季节。大姚县金碧镇“花果山”满眼望去碧绿葱翠,红色的果实点缀着,生机勃发。“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内心深处就是喜欢看树木郁郁葱葱,生态环境良好。”望着漫山遍野的林果,大姚县仕华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士华说。来自河南省夏邑县的彭士华,对大姚县发展农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比起河南省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但连年耕种对土地污染较大,改善土壤环境成本较高的实际,大姚县发展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大姚县林地自然环境好,生态保护良好,土壤污染小,种植作物病虫害少。彭士华查看果树情况。 出身农村的彭士华,带着公司在大姚落地的一刻,就有了建立“花果山”的想法。仕华公司在大姚县金碧镇梁桥、将军两个村委会流转林地多亩,种植大姚核桃亩,软籽石榴亩,桃、李等其他各种水果余亩。年以来,乘着沪滇协作项目的“顺风”,该公司实施了40万羽蛋鸡种养一体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总规划标准化养殖蛋鸡40万羽,把鸡粪发酵后做成有机肥给一万亩山地提供肥料,最终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项目第1期建设了栋标准化蛋鸡舍及附属设施,养殖蛋鸡00羽(其中绿壳蛋鸡30羽,为云南省绿壳蛋鸡存栏最多的养殖场),目前已投产。第期建设4栋标准化蛋鸡鸡舍及1栋脱温育雏鸡舍,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鸡粪可不能就丢了,那可是‘宝’哩!”彭士华介绍,鸡粪经过加工后,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正好能弥补林地土壤贫瘠的缺陷。仕华公司享受着大姚县生态保护良好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自产自用”有机肥改良了土壤,仅使用石硫合剂等低残留的农药,“这样种出来的核桃、石榴等产品才是高品质的。”据介绍,仕华公司出产绿壳鸡蛋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核桃被认证为有机食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水源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节约资源,大姚县、金碧镇各级政府帮助仕华公司实施了0亩高效节水农业项目,总投资万资金,“就近”从白鹤水库提水,节省了人工,还让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仕华公司年获得州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年获得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称号,彭士华个人年被评选为楚雄州社会扶贫模范。仕华公司这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长效发展机模式,有效带动周边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的长足发展,用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郭媅媅)大姚县“五项措施”抓实技能提升培训00年5月以来,大姚县以农村贫困劳动力和企业职工为重点,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开展工作,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氛围抓培训。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乡镇、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线组织动员作用,进村入户,通过召开户长会、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国家和省、州、县技能扶贫政策,引导群众树立“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的市场化就业意识,积极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二是通过县电视台、大姚手机报、大姚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技能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使广大群众获取信息,转变观念,认识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内在需求,即改“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精准对象抓培训。突出企业职工和农村贫困劳动力这两类重点群体,认真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查,精准确定培训对象。一是结合社保系统数据,深入县内规上企业,逐户宣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动员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培训。二是为了巩固脱贫成效,对尚未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摸排统计,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培训。突出意愿抓培训。一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职工的培训意愿,确定工种对企业职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培训需求调查,对每一个劳动力的个人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实名制培训台账。根据培训对象的转移就业需求,开展“点菜式”培训,做到靶向发力,精准培训。三是根据各乡镇、村委会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确定培训工种,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强化监管抓培训。一是组织培训的乡镇、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培训工作的相关要求配合培训机构开展好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培训期间的管理与监督,使整个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县人社局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对所有补贴性培训班级做到“每班必查”,实行开班前验证、培训中检查、培训后考核的监管机制。三是强化培训过程抽查,通过现场抽查、系统平台指令抽查、电话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培训班监督管理。同时,定期对培训学校办学质量、教学管理、培训项目等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坚持立查立改,确保培训质量。培转结合抓培训。突出抓好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的有效衔接,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做到靶向发力,精准培训,精准转移。一是进一步提高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每一个培训班培训结束,结合培训内容,收集各类企业用工信息,从中筛选出效益好、守诚信、管理规范的省内外用工企业,组织一场招聘会,推动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与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精准对接,做到按需培训、人岗相适。二是加强统筹,整合大姚县驻上海劳务工作站和县、乡、村三级劳务工作站、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力量和资源,结合培训工作开展,将招聘组织到乡镇、到村组,为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搭建供需平台,精准推荐岗位,精准促进转移就业。截止6月底,共深入三台乡,石羊镇,铁锁乡等7个乡镇,开展核桃种植、蚕桑养殖、农家菜制作、特色果蔬菜种植19个工种,培训36个班次,人。(大姚人社)龙街镇:又到水果采摘季这几天,大姚元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特色品种梨翠冠已经上市。果肉细嫩而松脆、汁丰味甜,别有一般滋味。大姚元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我县龙街镇鼠街村委会洪荒地,距离县城41公里,公司主要经营经济林果、蔬菜、中草药及农副产品。主要种植云南红梨、枇杷、南方冬枣、早熟油桃、车厘子等水果。基地负责人肖友媳妇彭家美告诉记者:“基地水果一年四季都会有,冬桃、草莓、琵琶、红梨、冬枣等,前来采摘的游客也很多。”自从采摘季开启以来,肖友的电话就成了热线,有要求上门采摘的,有要求送货上门的,还有要求供货的,一拨拨游客和一张张订单,让他忙得不可开交。而在另一端,枝肥果硕的南方冬枣也即将成熟等待着广大游客前来采摘。(龙街镇:苏晓玲)“无人机”飞进烤烟地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在我县厂房村金碧烤烟合作社烟叶生产基地绿油油烟叶的上空,一架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发出隆隆的轰鸣声,给这炎热的天气增加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无人机技术运用于烤烟生产是近年来烟叶生产的新趋势,无人机喷洒农药实现了烟叶生产高效化,不但缩短了农药喷洒时间、减少了人力投入,更加促进了农药的使用效果,其原理是在飞行的过程中让农药喷洒雾化,从而促进烟叶更好的吸收利用,防止病虫害;此外,无人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还可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且不需要近距离操作,喷洒过程中几乎对人没有危害,提高了喷洒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力踩踏,保护了耕地不受损坏,使土壤疏松、空气水分流畅,利于烟叶正常生长。厂房村金碧烤烟合作社烟叶生产基地是较好的烟叶生产片区,其优厚的自然生长条件,使其烟叶生产技术在近年来不断提升。当地烤烟种植户杨老板介绍说:“这片烟田,最近有气候性斑点病,该病会使叶片正面呈现许多密集而不定形的水渍状小斑,中心坏死,边缘失绿。病重时,斑点常融合成大斑,天晴时发脆破裂。”这个情况让杨老板很是担忧。然而,起航无人机植保飞防队的到来解决了杨老板的燃眉之急。根据烤烟的病情情况,起航无人机植保飞防队从药剂比例勾兑,到药物类型配置,都层层挑选严格把关,切实做到药有其效、病疗有效。经过一整天的作业,亩烤烟的植保飞防完成了,对于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高效表现,大家交口称赞。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先进的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助农增产增收。(赵佳琳刘俊麟) 希望的田野 烤烟是大姚县石羊镇的支柱产业,随着雨季的到来,烤烟也陆续进入采烤期,绿油油的烟叶为当地群众增收带来致富希望。石羊镇郭家村烟农在采收烟叶。(梁家礼摄) 当下,正值水稻生长旺长期,牟定县广大农民群众抢抓时节,积极开展水稻中耕管理。(梁家礼刘文渊摄影报道)牟定县共和镇储家村村民在水稻田里喷药。(刘文渊摄) 还清白者清白为担当者担当自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三岔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线索交办、核查、反馈、报告四项制度,对所有线索要做到%甄别、%核查、%反馈,“条条见底、件件落实”。对查否的黑恶举报线索进行集中再审“回头看”,及时剔除无效线索,并存档备查。对已查否需要重新核查的线索,一律采取组建工作专班再核查、再认定、再深挖。今年6月,三岔河镇背阴地村委会密林庄小组长被举报有涉黑涉恶嫌疑。镇扫黑办接到举报信后,第一时间进村入户,通过现场面谈、取证、个别访谈的方式展开线索核查。通过调查核实后,发现该举报与事实并不相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三岔河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镇扫黑办、三岔河派出所向被举报人通报了核查结果。“说老实话,知道自己被举报,觉得很委屈,压力非常大,我在担任小组长期间,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尽自己所能帮助村民,没想到最终会成这样,感谢党委政府查清了事实,我如释重负。”这名举报人深有感触的说。看到他漏出久违的笑容,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向纵深推进,三岔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为担当者担当”为导向,保护和支持遵规守纪、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基层干部,通过澄清不实的举报内容,还人清白,有效维护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暖了干部的心窝。(三岔河镇:张涛)大姚县石羊镇蚕桑产业持续发力 00年大姚县石羊镇新植桑园.6亩,至此,全镇桑园面积达1.35万亩。年全镇3户桑农养种.65万张,产茧吨,产值达万元,户均增收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镇乃至全县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石羊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年底,该镇就有桑园面积71亩。为培植壮大蚕桑产业规模,历届党委政府坚定蚕桑产业发展信心,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现已形成万亩蚕桑示范园。在培强壮大蚕桑产业发展中,该镇按照“公司+村级组织+基地(蚕农合作社)+农户(社员)”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依靠科技,巩固面积,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目标,坚持走“建设丰产桑园,生产优质蚕茧,逐步开发利用桑、蚕副产物,延伸产业链,提高蚕业综合效益”的发展路子,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和减工降本”的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和亩桑效益,保障蚕农利益,实现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镇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桑树下田、集中布局发展连片栽桑的思路,集中打造了柳树塘、大中、黎武、白石谷4个蚕桑发展示范村,形成蚕桑产业发展示范带,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加快蚕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大中、柳树、白石谷、清河等村委会实施了国家蚕桑体系建设项目、省级蚕桑高产创建项目、南河片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补助蚕室建设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全镇栽桑养蚕的基础条件。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统一消毒、纸板方格簇上簇等三项核心技术,强力推广省力化叠式蚕台、加温补湿器等科技措施,群众栽桑养蚕的基本技术稳步提高。大力推广节水措施、科技兴桑技术、桑园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桑园质量。加强对蚕茧市场协调服务,维护收购企业和蚕农利益。充分发挥蚕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保障蚕桑产业稳健发展。据统计,该镇年蚕茧销售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16户,5万元以上的有00户,万元以上的有户。00年,全镇春季饲养商品蚕张,产茧80吨,产值万元,种蚕张,产值万元。(梁家礼)▍信息来源:大姚网综合大姚县人民政府网站、云南楚雄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姚同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06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