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年8月8日至17日,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举办服刑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未管所开展刺绣、剪纸、手工风筝制作3个项目的传承教学,10名服刑人员参加非遗项目的传承学习。 绣出美好未来——石林彝族(撒尼)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项目省级传承人马琼芬老师向服刑人员介绍了撒尼刺绣用料选择、刺绣基本针法、刺绣构图、用线技巧,手把手教会服刑人员用绣花针绣出八角花、蝴蝶花、三弦花、太阳花、石榴花等花卉图案,详细传授撒尼刺绣中小动物、自然景观图案的绘制技法。在传承彝族刺绣过程中,马老师突出原创性、艺术性,结合自己从事刺绣四十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引导参训服刑人员在常规图案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做出了个性化的钱包、杯垫、装框艺术等作品。马老师对服刑人员在刺绣力度、图案布局、刺绣细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指导。 剪出改造图景——呈贡剪纸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呈贡剪纸”流传于昆明市呈贡区马金铺、大渔、七甸等乡镇,作品多为吉祥图案、服饰刺绣底样或祭祀用纸扎工艺品。剪纸作品造型夸张、寓意深刻、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年“呈贡剪纸”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呈贡剪纸”传承人高庆老师家族六代人从事剪纸艺术,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服刑人员做了详细的教授。高老师首先介绍了剪纸的工艺手法及纸张分类,介绍了刻刀、凿子、剪刀和手撕4种剪纸工艺手法,从材质、厚度、用途等方面介绍了10余种剪纸材料,剪纸的6大特征,一遍又一遍亲自示范折纸剪纸的注意事项,引导服刑人员学会用剪刀控制剪纸作品的构图比例,学会形成主体轮廓后细节的剪制技法,服刑人员踊跃向高老师请教,学习了20余种图案的剪纸技巧。 在传承剪制艺术的同时,高庆老师也向服刑人员介绍了剪制艺术与性格养成的关系,用亲身经历向她们讲述了将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奋斗的成长经历,为服刑人员描绘了刑释后依托家乡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产业就业创业的美好愿景。 放飞自由梦想——手工风筝 “手工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徐作坤老师,向服刑人员介绍了风筝升空原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风的作用力,重点传授了传统手工风筝的制图设计、图案装饰、风筝骨架制作、部件组装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服刑人员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全面了解传统风筝设计、选料、绑扎、塑型、裁剪、绘画、装裱等工序详情。徐老师在骨架制作环节重点教授了燕子风筝米字骨架的制作技巧,强调了骨架的平衡处理注意事项。在绘制风筝环节,徐老师引导服刑人员使用丙烯颜料绘制古典人物形象,根据风筝造型设计绘制风筝图案,指导丙烯颜料绘画色彩纯度、调和的原色配比等细节,利用版画临摹的方式,借鉴工笔重彩绘画技法,利用工笔重彩技法实现色彩渲染最后达到色彩饱和,系统呈现了古典人物形象风筝图案的绘制技艺。 年以来,省未管所结合云南民族特色,积极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海菜腔、烟盒舞、刺绣、剪纸、手工风筝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活动,丰富教育内容,拓展矫治手段,积极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未成年犯教育之路。 转载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