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陶文化村落,用“碗窑”来命名为行政村的也非常多。很显然,这些碗窑村都与“陶”结缘,并以“陶”为载体积淀了深深的文化底蕴。这些历史传统的沉淀,是人文遗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浓缩......然而,这些村落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很多村落早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电影电视拍摄基地。与国内其它的碗窑村相比,华宁县碗窑村算得上是较晚开展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的陶文化村落。

11月29日,云南旅游新闻网“玉溪行”特别报道摄制组来到了华宁县碗窑村,村子位于县城北面的华盖山下。村口的牌坊上,“陶冶千秋”四个字异常显目。村内正在进行保护性升级改造,通往村里的道路正在紧张施工,挖掘机不时发出阵阵轰鸣声。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由低向高的建筑群很杂乱。很难想像,这里就是盛产素有华夏古陶“活化石”美誉的华宁陶遗址。

我们高一脚低一脚地向村里进发,才往里走了一百多米,村小组长毛连忠便急急赶来。也许是面对陌生人,他变得有些不善言谈。他告诉记者,全村有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与陶结下了缘。随后,他做起了导游,我们也开始了对碗窑村的拍摄工作。

村子里,新老民居交织在一起,似时空对话。一条条窄窄的巷子是通往各家各户的主要通道,通道几乎是一户一倒拐,前面的风景永远是未知的,只有到了转拐处,意想不到的神秘才会映入眼帘。还好,村子里的小巷路面基本上都做了硬化处理,很干净、很整洁。

拍摄时,我们放慢了节奏,生怕遗漏了我们该拍的细节。行走在村子里,擦肩而过的墙面、田埂、屋顶和脚下的每一把泥土、每一寸土地,都与陶有着密切的联系。墙上,五彩的碎陶片与泥土混杂在一起,阳光下,碎陶片闪闪发光,折射出梦幻般的色彩。传统民居的屋顶原本都是清一色的青瓦,由于这里自古就是琉璃瓦的原产地,房主人年年维修时就地取材,将卖剩下的各种颜色的琉璃瓦更换到屋顶,年复一年,就变成了彩色屋顶并留存到现在,这些五彩斑斓的彩色屋顶也成了碗窑村最独特的美丽风景。采访中,我们走过的菜园子、田埂、厕所,甚至连水井都是用废陶堆砌的。华宁县副县长张春燕半开玩笑地说,走进碗窑村,每迈出一步都在穿越时空,接近奥秘。每走一步,都踩在了古董上,所以一定要小心......

碗窑村虽然依山而建,但地下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走近那些老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水井,据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还有近三十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水井仍然还在使用。这些古井,有的矗立在路的中央,有的在老宅的小院里,还有的在菜园里、屋檐下。拍摄中,记者发现一口奇怪的水井,这口井一半裸露在外,另一半则在房屋的地基下,几百年过去了,井水仍然清澈甘甜,所以这口井也被当地人称为“半眼井”。神秘的碗窑村,一景一传奇,而水井的传奇则需要发挥更丰富的想像力。到碗窑村与水井进行一次时空对话,相信收获会很大。

镜头里的碗窑村,神秘色彩越来越浓。来到一处老宅,一种叫绿藤的植被沿墙而上,年复一年,整个屋顶变成了厚厚的“绿地毯”,连原先进出老宅的路都被浓密的杂草堵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裸露在外并被雨水冲刷的墙体,早已失去光泽而破旧不堪的门窗和各种藤类杂草所营造的环境,就算是在白天,这座古宅也异常神秘幽深,让人敬而远之,不敢轻易靠近,胆小的人,估计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老宅就是车朋的故居。

据史料记载,距今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江西景德镇有一位叫车朋的制陶高人,带着眷属举亲华宁,定居碗窑村建窑制陶成功。他渴望陶器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于是把技艺传给了村里的高、彭、汪等11个姓氏。那些废弃的烧陶器的匣钵被砌成矮墙、堆成田埂,许多匣钵上还模印着车、杨、彭、汪、高、向、龚、范等姓氏的印迹。而车朋带来的建窑、烧陶技艺也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当地人告诉记者,碗窑村原本有24个古窑,到民国末年时,还保存着14座。如今,所有的古窑都坍塌了,现在能够分辨的古窑残留遗址不足18个,但是遗址地作为文保单位受到严格控制,所以这样大面积保留下来的古窑遗址在全国也绝无仅有。在小组长毛连忠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村里的一家制陶厂。制陶厂的主人叫汪宵红,年近50的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碗窑村人,祖祖辈辈靠制陶为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外出打工,后来回到村里学习制陶。汪宵红说,他家的这个窑就是传说中的龙窑,是在古龙窑的遗址上修建的。记者看到,这个陶窑总共由9个窑室组成,由低向高延伸,约与地平线构成10~20°的角,宽约2米,高约1.5米。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形成了“分室龙窑”。他说,在烧制前,首先要在窑室内码装坯,将所有窑门封闭。然后先烧窑头,由前向后依次投柴,逐排烧成,窑内最高温度可达1℃,华宁陶就是这样的龙窑里烧制出来而声名远扬的。

华宁县副县长张春燕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碗窑村的古窑自然损毁非常严重,村内因窑而生的街巷,古井和围墙在一点点消失,对碗窑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启动了碗窑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对碗窑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她说,升级改造的总体思路是为了保护历史建筑,复原村落传统风貌,打造好碗窑村这张华宁旅游文化产业的“陶名片”。碗窑村是华宁陶的发源地,陶产业也是华宁县的特产之一,恢复碗窑村的传统风貌,保护和引导村内现存的制陶人发展,鼓励和吸引艺术大师入驻碗窑村制陶,将碗窑村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特色旅游小村,让更多人认识华宁陶,以及华宁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从而更好地宣传和展示华宁。

-

长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1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