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专页文章 你见过的云南是什么样?是高山骈列的丛林古道,还是霞蔚云蒸、大河滚滚的峡谷奇观?是灵秀壮美的雪山湖泊,还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乘国家品牌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云南打造绿色“三张牌”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深挖云南资源潜能,打造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新优势。你所见过的云南,因一个个企业、品牌兴滇富民的奋斗历程,不断增添新内涵,因为他们使云果、云茶、云花、云南旅游等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无疑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携“”品牌,怀揣品牌“强己”“强企”“强国”的梦想,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而奋进,持续地把这张名片推向全国、享誉世界。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9月8日,作为云南省的知名品牌,经过多个评选维度的考核及“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家委员会”的综合评选,被纳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企业名录。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国文旅传播行动”,成为云南唯一入选的文旅项目。与此同时,新华社下属各服务机构也将与品牌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打造百年民族品牌,助力区域发展、产业振兴。 摘得桂冠彰显品牌实力 当前我国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商品也正在从注重数量与规模转向对品质和价值的专注。因此,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品牌建设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的新华通讯社,举办与品牌建设和传播相关的活动,具有站位高、格局大、视角广、寓意深的特点。“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响应品牌强国战略的综合服务体系,拥有全媒体、全覆盖的传播网络和国家级智库的强大支撑体系,旨在“服务民族企业发展,助力中国品牌建设”,致力于服务民族企业的品牌创建进程,大力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 本次活动对入选企业的准入门槛设置非常之高:首先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参与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重视企业党建工作,重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流文化;其次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行业领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且诚信守法、弘扬工匠精神,并有代表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量的优秀品质;第三要有热心公益事业、积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综合实力排名行业前列等多个维度的评选指标。 自年启动以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服务体系渐趋成熟,为国内优秀民族品牌扩大影响、走向世界提供了有效渠道及有力支持。恒大、格力电器、伊利、中国银行、茅台、京东、苏宁等一批世界强、中国强、行业领军企业和区域优秀品牌,均是“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入选企业。与领军企业和优秀品牌比肩,体现了深挖文旅资源、融合文化特色、展现云南风采的匠心与实力,也是对品牌影响力的认可。 活动当天,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总裁任剑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与新华社下属服务机构围绕品牌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全面合作正式开启。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创意策划、品牌推广、海外传播、智库服务、资本市场、定制化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新华社各服务机构将充分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库力量,依托“民族品牌工程”综合服务体系,让更多人走进古滇名城,爱上。 据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介绍,近年来,新华社始终积极响应品牌强国战略,推出民族品牌工程,经过3年的实践,“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严格坚持标准,尊重企业意愿,完善服务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响应及认可。他说:“品牌作为云南文旅行业的引领者,有着强大的竞争力,新华社将发挥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库优势,组织专门团队,服务好这个品牌的建设和传播。与此同时,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品牌的魅力和价值,让成为我们的骄傲。” 品牌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怀灿表示,希望通过与新华通讯社的强强联合,助推品牌建设及传播再上新台阶,为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向世界发出更多声音,推动新华社与品牌的全面、深度、持续合作。 签约仪式当天,品牌工作小组参观了新华网移动传播事业群和新华媒体创意工厂,在新华网工作人员认真讲解的过程中,对新华网的媒体数字化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先生与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总裁女士进行合作签约匠心雕琢问道文旅新风向 涵盖多个产业的,在品牌建设方面本就颇有建树,现在因为与新华通讯社的深度合作,成为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节点。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将为实现世界品牌梦想注入新的动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旗下具有代表性的古滇名城项目作为云南首个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文旅项目,成为在文旅领域不断突破的新引擎,并为助推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贡献了企业的力量。 通过8年努力,匠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新模式,融合了古滇文化、民族文化、自然山水,以及齐全的康养配套,以“大健康+旅游”模式建设出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万亩国际康养胜地,精心筑造滇池畔的全家庭好美生活目的地。项目整体占地亩、斥资亿元,依靠滇池湖畔得天独厚的气候、物产、景观、人文资源,围绕打造“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区、一个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一个集中展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窗口、一个世界级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进行开发建设。项目集中了云南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气候优势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两千年前的古滇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碰撞,把“最云南”的生活方式传达出去,为人们建立起全家庭一站式美好生活目的地的具象美好。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选择古滇文化,并将古滇文化IP的打造作为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其扎根云南的家乡地域情怀。在项目中,古滇文化与滇池、昆明乃至云南的文化脉络及特色交相辉映。如欢乐世界内的古滇王国大型真人秀,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年前的古滇传奇,这一湮没史海千年的西南古文化,由此实现了复活与新生,并成为昆明地区乃至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新亮点。 此外,项目以美好生活目的为主旨,通过五大主题功能区,兼备了生态旅游、养老养生、文化体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商务会展、娱乐休闲等功能,无不体现出对时代变化的精准把握,堪为云南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出色样本。可以说,作为一个云南本土品牌,实现了品牌经济带动当地发展,而古滇名城的优质体验有力提升了昆明旅游的影响力。 业界专家指出:“品牌的力量源泉,在于独特而优质的产品,旅游业同样如此。不输同类景区、又独具区域特色的滇池景区,是古滇名城赖以发展的根基。”任怀灿表示,随着古滇民族部落等后续项目的逐步亮相,围绕古滇名城形成的一系列标志性节日和活动也会不断地把市民和旅游者吸引到古滇名城,将古滇文化和风土人情传递到海内外,塑造更加多彩的云南形象。 参加签约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整装再出发不负时代使命 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此次获奖,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历史的肩上,回眸走过的路,我们就能从中看出追寻品牌之梦以及品牌逐步形成的脉络。 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任怀灿毅然辞去公职,为圆一个长做不休的实业报国梦,创立了。背靠着云南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这棵“大树”,公司锁定了发展方向:土特产经营和餐饮运营。那时起,如何打造出一个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能够代表、传递云南文化精髓的品牌成为公司奋斗目标。在此后成长过程中,公司也始终把品牌战略与产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布局。 年,赴大理采购农副产品返回昆明途中,任怀灿一行在祥云县一个风景如画、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歇脚。一场太阳雨突至,水天相接,绘出一道绚丽的七色彩虹。回想起小时候跟随母亲去农田干活,雨后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彩虹的两头横跨两个水塘,深情的回忆让任怀灿不禁思考——云南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农副产品丰富多产,这样的好山好水好产品,为什么一直走不出去?既然生在这里,长在这里,那就要为这片土地做出一份贡献,要让大家知道,在这山水之间,有个美丽的地方——七彩云南。 这份志存高远的情怀,支撑着走过风雨,走向璀璨。 伴随着品牌的培育和成长,时刻牢记企业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去回报社会,以产业扶贫、公益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形成了品牌公益活动的系统工程。关爱留守儿童、安置农民工、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经过多年的积淀,不仅仅只是一个商标,更成为了一个公益品牌。 这一份发展脉络中积淀的文化根本、匠心精神、责任情怀等托起了品牌的自信和价值,成为差异化竞争力。未来,还将秉承创业初心,用诚信经营企业,以实业回报社会,扛鼎发展职责,不负时代使命,聚合品牌力量,走向更为卓越的发展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17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