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我们只做原创 说到玉溪的华宁县,很多熟悉这里的朋友立刻就能想到,每到柑橘成熟的季节,这里满山遍野的金桔飘香的美景,是有名的“柑桔之乡”。还有这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造就的众多潭泉,因此也被誉为“中国泉乡”。其实,华宁所拥有的资源远不止于此,今天,我们将跟随华宁县副县长张春燕的讲述,一同来了解这个依山傍水的柑桔之乡——玉溪华宁。 毗邻抚仙湖东岸的华宁县,是玉溪的东部门户。因县城西北紧邻华盖山,山上又有宁寿司,“华宁”之名由此而来,却又正合了这里千百年来地灵人杰却又沉静安详的气质。 华宁县建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文字可考,可谓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而华宁县的旅游资源,也可称得上得天独厚。 摄制组第一站,就来到了位于华盖山下的华宁县“碗窑村”。很难想象,这个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现代楼房和老式瓦房参杂的村落,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华夏古陶活化石——华宁陶的产地。这里的村民曾世世代代以制陶为业,制陶历史可向前追溯到距今六百多年的明朝。如今,这里依旧保留着珍贵的制陶古窑遗址。 走进碗窑村,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这里随处都在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制陶历史,村落的土墙、田埂、道路上,都能见到五彩斑斓的陶器碎片,这是制陶先人们亲手碎掉的次品陶。长年累月下,碗窑村也就成为了宛如碎陶片堆砌出的村庄,你不知道自己正好踏上或触摸到的是哪个年代的古陶片,因此行走村中,仿佛一次奇异的时空之旅。在村中道路、老宅院甚至土墙边,随处可见这样的老水井,虽历经百年,水质却依旧甘甜,好像也在诉说着这里悠长的历史。走入村子深处,一座奇特的景观映入眼帘,如果不是有当地人指点,恐怕外人很难认出这是一处老宅。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风霜,宅院已面目全非,并被厚厚的藤蔓覆盖,根本无法走进细看。据村民说,这里正是碗窑村制陶鼻祖车朋的故居。多年前,这是这位制陶造窑的高人车朋,带眷属举亲华宁并在此制陶成功,又将技艺毫无保留传授于村民,才开启了碗窑村几百年的制陶历史。 世易时移,碗窑村曾经兴盛的制陶场景如同车朋的故居,都已被时光掩盖,然而,祖祖辈辈制陶的碗窑村的故事,却并不会因此而结束。 先辈们用汗水书写下了制陶的辉煌,如今的华宁人也在用辛勤的劳动,打造着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华宁地处滇中高原盆地南缘,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这里十分适宜柑橘的培植。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洪武年间,华宁就有了种植柑桔的历史,如今,华宁柑橘更以早熟、优质、丰产、种植面积大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每年七月中旬到次年一月,金橘成熟收获的时节,华溪、盘溪等柑橘主产地,就会呈现出万亩橘园金橘飘香的壮观景象。来到这里的游人不仅可以入园采摘一饱口福,也能在这金坠碧枝的美景中,与果农同享丰收的喜悦。 在华宁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个谭泉,也就是说每两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可谓名副其实的“泉都”。 这些泉有大有小有冷有热,冷泉以大龙潭、西沙映月、葡萄井闻名,热泉则以象鼻温泉、鸳鸯温泉等天然温泉为主。这些谭泉不仅让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华宁人受益,也演变成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除了“陶泉湖橘”,华宁还有很多可玩可游览的地方,比如盘溪镇遗留下来的滇越铁路、百年香樟树和古老的法式建筑,行走其中,仿若一次神奇的时光旅行,能触摸到已逝去的历史。 对于上天的恩赐,华宁人一直是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回馈着这方水土的养育。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资源所在,也更清楚地知道该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些优势。来到华宁,相信您也可以收获一份同样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