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好方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507/o1p1cht.html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耿朔(中)。新京报记者吴江摄向往大千世界,喜欢旅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耿朔原本没想过,把自己困在三尺讲台这样的“方寸之地”。与许多考古人不同,他觉得不一定要闷在书斋里做学问,而是要去现场感受文物和山水的关系。为此,中国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已经到访过多处。同时,他还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到了很多地方:给媒体投稿、给中小学生做讲座、制作线上博物馆课程、旅行直播讲解文物故事……这些公众科普方面的尝试被不少人质疑为不务正业、走“网红”路线。不过,耿朔自己不这么想。这两年,“文博热”逐渐升温,年中国博物馆的参观量增加到近10亿人次,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不断高涨。作为青年学者,耿朔一直认为,既要写出专业性极强的文章,也要为大众的知识普及做贡献。他说:“时代已经变了,我想走一条有自己特点的道路,与这个时代同行。”虽然,这可能是一条不太好走的路。考古圈的旅行达人“嵇下行四、嵇下行十八、向下行九……每块砖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在年最火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耿朔用一个“拼图游戏”破译了南朝墓葬大型拼砌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背后的秘密。“在烧制画像砖之前,工匠先在砖块最宽的一面写上编号,最后再根据编号将砖块砌在墓葬中,保证图像完美地呈现。”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成为《国家宝藏》中的“国宝守护人”是耿朔第一次广泛为公众所知。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十几年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新闻周刊》《中华遗产》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历史文化科普类的小文章,至今已经有七八十篇。年,他还出版了旅行随笔《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以考古者的视角讲述江南古村镇的历史和风光,被周围人调侃为“被考古耽误的作家”。在周围人眼中,耿朔是一个“非典型考古人”。在北大考古学系就读期间,耿朔在北大未名BBS论坛上就非常活跃。其博士室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张闻捷回忆,当时考古系的学生大多性格比较闷、比较拘谨,但耿朔是个社交达人,课余时间经常有BBS上的“网友”跑来找他聊天。“读书那会儿他就有网红潜质,大家都用他的网名‘桃花糕’来称呼他。”张闻捷调侃道。耿朔的学生有时也觉得他不像搞考古的,“更像一个旅行达人”。读高中时,耿朔一度立志报考旅游专业。得知南开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很不错,他曾专程跑去合影一张以激励自己。点进耿朔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36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