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ge_ala聚居在云南保山昌宁县更戛乡西北部米河村的傈僳族人,用一把芦笙,吹出自己心中的快乐,吹出婉转的幸福调。 “芦笙一响,脚底板就痒。”米河村乃至更戛乡的讨亲嫁娶客事场,客人酒足饭饱、余兴未消之时,便是吹笙打歌的时刻了,一场喜事,不跳通宵,大家心里都不会甘心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打歌也成为更戛人办喜事必不可少娱乐项目。能歌善舞的米河村的傈僳族群众,更是在打歌中看到商机,在打歌场中走出了致富道路。 更戛乡米河村共有傈僳族户人,他们能歌善舞,喜爱吹芦笙来打歌。三十多年前,傈僳族汉子罗天宝吹奏的芦笙曲,因欢快流畅、充满喜庆,被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改编为《欢乐乡村》,曾被应用为“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对傈僳族广播”专栏序曲20多年。罗天宝的小儿子罗玉成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非常喜欢芦笙制作及演奏,他对传统芦笙笙进行升级改造,发明接把芦笙,用铜片制作发音小舌,改进后的芦笙音阶更加准确,使用寿命更长。他的演奏技艺也比父亲更胜一筹,年被评定为保山市民间文化传承人。 走南闯北参加演出,罗玉成一直在探寻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路,探索如何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将其发展成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在乡文化站的倡导下,年罗玉成牵头创建了“米河村傈僳族专业打歌队”,探索着对周边群众进行有偿服务,将传统的文化艺术转变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 打歌队成立后生意特别好,附近村民讨亲嫁娶,各种喜庆活动都要请打歌队唱一通宵,生意做到风庆、永德、施甸,罗玉成欢快优美的芦笙声响遍保山、临沧各地,每年收入几十万元。在罗玉成的带动下,邻近的立木其的李正庭也牵头成立打歌队,生意同样好做,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 近几年来,随着 在罗玉成的带动下,米河村制作芦笙的人越来越多,开直播卖芦笙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个个订单从全国各地发来,一把把芦笙通过快递远销全国各地,米河人正用一把把芦笙,与世界分享着幸福和快乐。 来源:昌宁县融媒体中心 完 编辑:姜永华实习编辑:彭熙责任编辑:杨清宗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 - ( 投稿邮箱:wxbsxw.cn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3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