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串户路,一趟高铁,一个诊室……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东莞扶贫干部敲开一扇扇门,为深山里的千家万户打开脱贫之窗。年9月,东莞市作为东部地区单列对口帮扶的十三个城市之一,与云南省昭通市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自帮扶之日起,东莞共派驻扶贫干部26位,专业技术人才超过人次。年下半年,第一批派驻到县的扶贫干部上岗了!作为帮扶时间最长、下乡串户最频繁的一支队伍,他们6人用自己的双脚,见证了东莞帮扶带来的昭通变化。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李玲玉吴擒虎龚名扬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龚名扬叶石稳一双雨鞋,见证乡村脱贫变化今年年初,叶石稳发现,乡镇超市里再也找不到雨鞋了!多年帮扶,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为当地带来的变化。年8月,叶石稳来到昭通镇雄县,初来乍到,叶石稳总是穿一双运动鞋就随同事下乡。“路面没有硬化,雨雾天气多,刚开始穿运动鞋到村里,每次都是一脚的湿泥巴。”叶石稳说,后来逐渐了解情况,以后每次都会在车上放一双雨鞋,下车就换。年,正值贫困地区危房改造,作为扶贫干部,他们需要入户验收。原计划一天走访10户村民的计划,一旦碰到下雨天,只能改为走访两三户。“有时候,即便到了村委会,还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村民家,有时甚至要穿过大片玉米地,草地上的雾水沾满鞋面。”叶石稳回忆着。如今,在公务车的后备厢里很难再看到雨鞋的影子。当年穿着雨鞋走过的村庄,现在都有了串户路。年开始,户与户之间的路慢慢建起,路面开始硬化。路虽然不宽,但人通行基本没有问题。在镇雄县的黄连村,村如其名,离县城远,出行不便,当地村民生活苦不堪言。去年村里终于通了路,开车到镇上的时间缩短到1个小时。在叶石稳雨鞋踏过的路上,每到一处,乡镇学校的面貌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学校没有宿舍,很多学生从6时多起床,摸黑走夜路;学校没有食堂,冬天孩子们只能蹲在户外吃饭,喝冰冷的自来水,年下乡时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去年,叶石稳带领东莞企业家走访镇雄旧府中学,食堂的一幕让众人惊呆了。厨房只能容纳炉灶,打饭的地方只是一个简易棚,吃完饭的餐具东倒西歪地摊放在厨房旁的露天台阶上,偶尔附近草地里爬出的虫子,也会在孩子们的碗筷里“嬉戏”。捐赠餐具柜、饮水机,修建操场、翻新食堂……在东莞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如今校园成为各乡镇最引人注目、最漂亮的建筑。“现在这里和东莞的学校相差不多,这个钱用得值得!”今年3月,叶石稳再次带东莞企业家到以古小学捐赠书包,大家纷纷感慨。(受访者为镇雄县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东莞清溪人社分局四级主任科员)周伟智小小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43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