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创办全新闻电台,可以守住广播的根和魂。 一、广播的延伸、拓展和推进 广播的历史告诉了广播的今天。三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新闻电台。 第一组概念:新闻,广播新闻 这里谈的新闻,是指广播诞生后广播播出的报纸新闻、通讯社新闻之类,它不是广播人原创的新闻,是报纸、通讯社新闻的有声版,受众一听就知道新闻出自何处。 年圣诞之夜,加拿大人雷金纳德·A·费森登(RiginaldA·Fessenden)在美国成功实验,进行了第一次广播。同一个月,发明了“三级真空管”,被人称为“广播之父”的李·德福雷斯特(LeeDeForest)以及年建立了世界第一所广播学校的查尔斯·戴维·“博士”·赫罗尔德(CharlesDavid“Doc”Herrold)也播出了“广播”。在他们的广播里,播放的大都是音乐,赫罗尔德播出的新闻,基本上也是报纸和通讯社的新闻。 上世纪20年代初创时期中国的广播,无论官办、民办亦或外商办的电台,发射功率比较小,收听范围有限,播出内容大都为教育、商业和宗教三种类型。 在广播中播出的新闻,应该说都是广播新闻,但再细分,这里特指电台自采的新闻。 早期在自采新闻方面,美国加州弗利希尔斯的KMPC电台作了许多探索。这家电台在年曾派出10名记者采写洛杉矶新闻。要知道,这一举动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当时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即便到当今,美国一家电台的记者最多也只有十余人。 广播新闻真正有影响的时代,在中国是从年“七七事变”以后开始。那时的广播新闻在国共合作高潮中充满了抗日爱国激情,与广播讲演等节目写下了中国广播史上的悲壮篇章。在美国,则是从年3月12日爱德华·R·默罗与其助手威廉·L·夏勒做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新闻联播开始。默罗的“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把广播新闻推向了一个高度。广播人和受众如梦方醒:广播还可以做现场报道!广播现场报道的理论由此诞生。但那个时候,在频率节目的设置上,广播人还没有去思考用一套节目来播新闻或主打新闻。 第二组概念:综合广播、新闻综合广播 从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10月成立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中国内地播出新闻的频率基本上是综合广播。 在综合广播整套节目中,不但有新闻节目,还有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专题性节目、听众信箱节目等。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综合广播,新闻节目影响很大;但在整套节目中,新闻节目所占时间不长,往往安排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如原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为综合广播,从年3月4日一直沿袭至年1月19日。 新闻综合广播则是在原综合广播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就是整套节目以新闻为主,但也还有其他节目,如广播剧、儿童节目等。这个阶段,新闻综合广播里的新闻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三组概念:新闻电台、全新闻电台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省市电台开始创办所谓的专业台,出现了新闻电台、经济电台、音乐电台、文艺电台、教育电台等。这时的新闻电台播出广播消息、广播专稿、广播通讯、广播特写、广播专访、广播评论、广播连续报道、广播系列报道等,有的也还播出广播剧、小说连播等,但主要时段已经是新闻性节目。 这类新闻电台已经是全新闻电台的雏形,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闻电台。全新闻电台主打新闻资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是新闻资讯,它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广播新闻成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广播界走出综合广播、细分市场、细分受众之后将迈上的一个新台阶,给中国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要素。 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美国媒介专家称之为“广播节目编排之父”的戈登·麦克兰顿(Gordonmcledon)在年就为芝加哥的WNCS编排了一个24小时的新闻节目。W集团(Weseinghoase广播公司)于年将调幅电台WINS(纽约)、KYW(费城),年将调幅电台KFWB(洛杉矶)转换成了全新闻电台。CBS也效仿,WBBM(芝加哥)、WEEI(波士顿)、WCAU(费城)转换成了全新闻电台。之后、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也创办了全新闻电台。 二、现代广播生态环境的现实表达 构建全新闻电台,是对中国广播新闻路径分析、总结后的发展方略。新闻立台理念,不但是中国广播行业的共识,也是国际广播的成功经验。新闻立台强调的是在综合电台中要以新闻立台,在所有的电台中要以新闻立台。新闻立台、构建全新闻电台,理论和实践就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处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巩固传统广播,创办全新闻电台,可以守住广播的根和魂。 广播与新媒体天然契合,有了全新闻电台,广播在实施“终端革命”、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会如鱼得水。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全新闻电台模式。我们可以吸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稳步推进,避免走弯路。与此同时,一个现实情况是:受众需要全新闻电台。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多数受访听众认为构建全新闻电台会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壮大广播实力,丰富广播形象。 三、在历史、现实、未来三重图景中探索和创新 立体型、全方位探索运营全新闻电台,就是要把全新闻电台置于历史、现实、未来三重图景中加以对比、优化,从而做到有中国特色、中国创新。 1.全新闻电台运营的历史图景 世界上开办全新闻电台时间最长的是美国纽约市WINS全新闻电台,它于年4月19日创办,距今快半个世纪了。接下来还有WCBS全新闻电台、联邦新闻台等13家,在法国有法兰西新闻台,在澳大利亚有澳洲广播公司新闻网(ABCNewsRadio),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有罗杰斯媒介公司属下的AM全新闻电台,在俄罗斯有“莫斯科回声”等。 这些台有的属于公共电台,有的属于民营电台;有的30分钟一个单元,有的20分钟一个单元,有的15分钟一个单元;有的使用中波,有的使用调频。有的有多名员工,有的只有30多名员工。他们有哪些成功经验,有哪些失败的教训?这些都可以使用大数据加以剖析、梳理,对其运营理念和实践精髓进行提炼和归纳,为我所用。 根据笔者的调查,公共全新闻电台的长处是提供了高质量、高品位的节目,在新闻的快速和准确上,以准确为准则,而且节目大都 在全新闻电台的发展历程中,有两次失败的案例:一次是依赖报纸,结果报纸大罢工,全新闻电台也寿终正寝了;一次是WINS全新闻电台成功开办后,美国全国各大中城市电台都效仿,结果没到一年,多数垮台。为什么?水土不服。 实践证明,全新闻电台比较符合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对中小城镇不太适宜。再比如,全新闻电台强调采集能力和改写能力,往往是一条新闻多个版本(一般是6个版本以内)。这就是强调原创,这会大大增强广播新闻的生命力,这种特性和前人的文明成果又值得借鉴。 在广播的历史长河中,全新闻电台未出现之前,无论是在综合电台、新闻综合亦或是音乐电台播出的新闻,都可以给全新闻电台以参照,关键是我们要使用大数据 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历经磨难,现已到了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口在世界处于第一位,人口众多,对广播来说是一件好事。全新闻电台适应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方生长,这为创办有全新闻电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广播实行事业体制,这对广播来说,又是一种有力的保障。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广播人心心相许,责无旁骛,矢志不移。创办全新闻电台的现实图景美丽如画,关键在于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去探索。 怎样实践探索?必须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坚持弘扬主旋律,这也是中国与美国全新闻电台的本质区别。 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创造的全新闻电台,靠的是内容和创造。好的内容需要强大的采集力和改写能力,要培养这方面的特质人才。一条新闻多个版本,多个版本都鲜活,都有广播文化品味,而且本土化、社区化,这就是创造。创造是广播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广播文化的内核。 3.未来图景 有了历史图景、现实图景,不能不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现实图景。未来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其产品将进入联姻、混血、杂交阶段——这样的时代还未到来,但一定会到来。所以构建全新闻电台要有多终端思维,这种多终端思维是一场革命。也就是说,广播记者不但要做“声音记者”,还要做“图像记者”、“文字记者”,而且“声音记者”、“图像记者”、“文字记者”要联姻、混血,继而转型为“全媒体记者”。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再艰难也要攻克,而且必须大获全胜。 (来源:广电独家作者:覃信刚) 迅速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小伙伴吧! 回复数字5阅读主编推荐; 回复数字0返回系统菜单; 浏览更多直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7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