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成都地摊火了、武汉夜市开了,久违的烟火气在各地渐渐升腾…… 地摊回归烟火升腾5月31日傍晚,武汉保成路的夜市再度“开张”,各家摊点忙着开始支起摊位,街道工作人员在各个路口对进入夜市的市民进行健康检查,整个夜市变得格外喧嚣。 △武汉保成路夜市人们在时装、饰品、日用品等摊位前流连忘返,感受着武汉浓浓的市井气息。 △武汉初夏霓虹灯亮(视频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然而,数月前,因疫情封闭的保成路却是这样的场景↓ △封路期间的保成路人们纷纷感叹,这个号称武汉最大的夜市,终于上演“王者归来”! 汉阳玫瑰街是武汉最有烟火气的小吃街之一,伴随着日落,罗氏热干面、猪弯弯火锅等武汉特色美食纷纷出炉。 不止武汉,全国已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摆摊设点。不仅如此,各地还因地制宜,用人性化的方式解决掉“摆摊路上”的各种障碍。 摆摊也可以如此“潇洒”没有场地怎么办?改造呗!在江苏苏州姑苏区,一块原本用作停车场的区域被开发成了一处美食广场。每天晚间,不仅广场里生意红火,还带动了周边的大小商户。 河南郑州市民更是别出心裁。在某广场附近,不少市民开着私家车来摆摊,打开后备箱直接变摊位。 怕食材不卫生?怕影响市容?统一管理来了!在福建福州的达明路街区,以前海鲜排档、啤酒烧烤散落在道路两旁,随意支张桌子就是个摊儿。改造升级后的达明路在晚间变成了步行街,68辆餐车、12个美食档口,各地风味应有尽有。入驻这里的商家统一管理标准,上岗前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签订承诺书。就两个字——规范! 担心入不敷出?“报复性”消费你拦不住!江西南昌市西湖区朝农街道的夜市一条街上,不少商家一桌难求。某店面一天的营业额从允许出店经营前的多元增长到余元,足足翻了两番。 为何如此火爆?某位食客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要一家一家吃,把之前没吃的都补回来。” 怕城管“赶人”?别慌,这回城管主动请你来!日前,江西九江瑞昌市就有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员打来的电话,主动动员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不少摊贩主接到电话后非常惊讶,惊呼“还有这么好的事啊,我要叫上其他人也来摆”。 城管称:“我们对摊贩的经营时间没有限制,只是要求晚上10点以后不要扰民。经营中产生的垃圾要打包带走。” 如果还嫌诚意不足,这不,上海城管也发文了——支持特色小店“外摆摊”经营↓ 解馋更解燃眉之急“地摊经济”的回归,切实帮助不少待业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它不仅是保就业、保民生的暖心之举,更是各地经济复苏的缩影。 四川成都在这方面堪称“先行者”,于3月中旬率先推出“五允许一坚持”措施,在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允许设置临时摊点。 △在成都市武侯区,摊位经营者手里都有一张带有编号的绿卡。上面标注了经营地点和时段,也明确了责任义务。不仅如此,成都还升级出台了“八项机制”,将摊点设置的时间和范围、摊主清洁卫生责任和处置群众投诉等细节进行了明确。 政策一推出,成都这座城市迅速登上热搜,而成都地摊也率先火了起来。两个多月来,成都因此增加了超10万个就业岗位,助力成都中心城区餐饮店铺达到超98%的复工率。不少摊贩表示,柔性管理政策让他们心里踏实了。 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地摊经济”的放开、街边小店的“复活”,正是当下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让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陕西、辽宁、江西、甘肃、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南宁、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27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那么对于摆地摊,云南是怎样的呢?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建议,城市街道在一定范围内应该允许占道经营,增加销售摊位。 该网友说,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有所下滑,百姓收入减少,所以建议城市的街道在一定范围内应该允许占道经营,增加销售摊位,不应该让城管天天追着商贩跑。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6月2日回复如下: 网民同志:您好! 您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陈豪书记的留言收悉,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1.疫情期间,为减少室内人员聚集,在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2.随着疫情的好转,允许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措施是阶段性的,希望广大商家、企业抓住机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 3.目前,我们确实存在执法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精细化管理不够和缺乏信息化手段等不足之处,给你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表示歉意。 4.下一步,云南省城市管理人员将对占道经营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政策,耐心疏导流动摊贩,在平衡疫情防控与城市管理中给予商家最大限度的生产经营空间,广泛开展柔性执法,避免引发执法冲突问题,帮助广大市民和企业、商家、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从上至下小小的地摊吸引了前所未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