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水科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这两天,地震中的英雄和新闻人物,幸存者和亲历者,震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重新被挖掘和报道。透过这些报道和纪念性的文字、影像,那场十三年前的旷世灾难带给我们的痛苦和感动再次被激活。汶川地震当然非常值得纪念。但对于如何更好地纪念,我有些小小的看法。在我看来,对汶川地震最好的纪念,不是不忍提及,不是平静遗忘,不是重新感动,不是再次煽情,而是深刻反思。第一,我们是否足够认真严肃地总结反思了汶川地震,比如为什么有的学校几百人师生几乎无人生还,而有的学校却很少伤亡?为什么有的学校十几秒就能将所有班级快速撤离教学楼?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否健全完善?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应对下一次类似的旷世灾难?这些总结理应包含在纪念之中,并且比纪念更加弥足珍贵。第二,我们是否足够认真严肃地记取和践行了汶川地震留给我们的神谕般的启发,比如灾难中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芒和伟大,比如众志成城重建家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友善,比如我们是否足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我们是否能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特殊的一天,多陪陪父母和孩子,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我们是否通过汶川地震学会了尊重每一个生命,友善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生命?欣喜的是,我们看到,对汶川地震的总结从未间断。比如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比如三年前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我们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大提高。比如防震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将5月12日设置为国家防灾减灾日,而且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各种应急演练。再比如,汶川重建创造了中国奇迹。在法国儿童文学短篇童话《小王子》这本书里,小王子问狐狸什么是仪式,狐狸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在我看来,纪念不仅是追思逝去的生命,不仅是各种活动和仪式,认真严肃地反思,积极主动地防范,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是对汶川地震最好的纪念,唯有如此,这一天才会拥有与众不同的厚重价值。本文来源:红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mt/138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