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招商投资

高效招商便利投资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历史基础、发展起点等条件的差异,全省各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争先进位、奋力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鼓励先进,促强扶弱,通过对全省各县域经济发展科学、公正、公平的监测考评,对比各县(市、区)年度发展的速度、质量和综合成果与全省的平均水平差异,我们选取了10个综合评分排名进位最快的10县(市、区)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报道,看谁跑得快、跑得好,客观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更加突出争先进位的导向,更加突出跨越发展的要求,充分调动全省各县(市、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希望通过经验的分享,激励县域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地区,抓住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形成比发展质量、比发展方式、比发展水平、比发展后劲的良好县域经济发展氛围,在新的起点上形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思茅区

  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发展

  帝泊洱、龙生等29个龙头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

  思茅区认真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合理布局绿色产业集群,产业优化发展,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年全区生产总值从年的54.1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亿元,年均增长23.4%,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普洱茶产品创新和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开发的一款以茶叶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卓清速溶茶”,获得了国家食药总局颁发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给普洱茶戴上了保健食品“小蓝帽”,普洱茶从普通茶饮正式跨界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的新宠。

  思茅区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为抓手,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试验示范工程,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汇源、康恩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帝泊洱、龙生等29个龙头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增速放缓情况下,爬坡过坎,科技创新正在形成新的驱动力。

  在思茅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创业,用科技创新成果研发高品质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普洱联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历时6年对美藤果进行科研,不仅美藤果油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还实现了美藤果的全果利用,美藤油、美藤霜、美藤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推向市场。研发过程中,联众生物公司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专利证书3个。

  同时,思茅区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发展集群。高原特色农业优化发展,茶叶、咖啡、生物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增量提质,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工作通过国家认监委评审;建成一批林下石斛、中药材等种植示范基地,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绿色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实施了大平掌铜矿改扩建、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糯扎渡电站9台机组投产发电,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37户;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入园企业增加到户,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思茅区绿色生态优势更加凸显,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石林县

  构建全域旅游

  发展新格局

  力争到年,把石林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近日,石林彝族自治县举行《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启动仪式,这是石林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生动体现。

  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为推动石林经济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石林县深入实施“旅游立县”等战略,加快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力争到年,把石林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年,石林景区入园游客突破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58亿元,石林景区先后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十佳世界遗产、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等称号,被授予云南省政府质量奖。

  石林县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生态工业为龙头的新型工业、以台创园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以阿诗玛文化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以现代物流为龙头的商贸流通业五个重点产业发展,突出旅游转型升级。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构建“1心4片8寨1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巩固提升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彝族撒尼风情旅游、乡村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红色旅游、康体养生旅游。巩固提升旅游六要素,创新“互联网+旅游”等营销模式,推进旅游与城镇建设、文化建设、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融合发展,促进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除此之外,石林县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切实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构筑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为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川区

  经济发展

  势头强劲

  去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增长30%

  “我们紧紧抓住撤县设区的机遇,加快工、农业的发展,收到了实效。”江川区区长王志华说,“今年,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依然保持着。一季度,江川区国民生产总值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11%。”

  去年,全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72.7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增长30%。

  龙泉工业园区建设提速,万利包装项目投入生产,新天力机械制造项目完成厂房建设,欣宇机械、福胤钢构全面开工,与北京顺义区达成“玉溪龙泉·北京顺义产业园”建设合作意向,腾达机械等4个投产项目运行正常,实现工业总产值7.39亿元,增长99.2%。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步伐加快,昊源公司3条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和绿竹集团3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江磷集团、华盛纸制品厂等技改项目基本完工,与红狮集团签订利用黄磷尾气日产吨水泥项目合作协议。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兑付各类农业综合补贴万元。除烤烟增收外,蔬菜、花卉产业稳步发展,总产值达7.95亿元,增长11.5%;畜牧业健康发展,总产值突破8亿元。

  “两湖”保护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配合完成“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和抚仙湖径流区统一托管,牛摩河综合治理、玉带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星云湖4条主要入湖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环湖截污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底泥疏挖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来,41个重点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48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方案通过评审,实施集中连片旧村改造2.7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户,完成22个村电网改造和7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同时,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商贸流通保持活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7户,实现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鲁甸县

  废墟上崛起

  砥砺前行

  户民房重建、户修缮加固任务和2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圆满完成

  一栋栋别墅式民房布满山间,一条条柏油路蜿蜒向前;一个个集中安置点笑声朗朗,一户户人家住进新居,开始新的生活。

  从地震带来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地震废墟上站起来。面对地震灾害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年,鲁甸县经济社会发展凯歌高奏: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5亿元,同比增长4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5%、9%、12%。

  灾后恢复重建交出满意成绩单。通过一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全县圆满完成户民房重建、户修缮加固任务和2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同时,通过恢复重建,一大批涉及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重建项目相继竣工,昭会高速公路鲁甸连接线建成通车,中央包干资金4大类个项目顺利推进。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农林水投入资金5.0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3.27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件,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建成10个示范园、5个休闲农庄,4个农产品获绿色、无公害认证,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步伐加快;理世集团改扩建、核桃乳精深加工、大成花椒庄园研发基地等龙头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县建成涉农专业合作社个、龙头企业15户,实现产值6.5亿元,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业产品价格下跌、自身结构单一等多重压力,强化协调服务,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全力促进地震受损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工业总产值44.1亿元;狠抓工业上山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总产值34.6亿元;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到位县外资金31.2亿元,同比增长14.9%,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呈现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盐津县

  发展成果

  惠及民生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5万亩

  年,盐津县生产总值实现38.3亿元,同比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元,同比增长10%、12.7%。

  盐津县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得益于盐津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和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近年来,盐津县秉持“发展第一要务、产业第一方略、项目第一要点”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结合老县城地域狭窄、发展空间不足的实际,盐津县在水田坝规划建设面积5.05平方公里、可容纳5.2万人的新城,进一步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各种资源集聚。此外,还在新区以北规划3.2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中心,以推进产城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年,盐津县新型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清洁载能基地规模效益显现;滇和液、竹纤维、库克玫瑰等项目相继建成;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5万亩;悬崖瀑布酒店、古高桥旅游度假村、乌蒙峡谷地质公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基础设施“五年大会战”全面打响,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财政改革被省委总结为“盐津模式”……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改革创新推进,盐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坚实。

  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该县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拓宽乡村群众增收渠道。整合资金1.5亿元,建成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5个,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

镇雄县

  脱贫攻坚

  促经济增长

  年减贫人,减贫率为18.28%

  走进镇雄县南部新区,百米景观大道施工正忙,医院主体完工,新客运站建设热火朝天,城南中学建设接近尾声,得廷、大都会、城上城、阳光城、悦清雅苑、九天·慧都龙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套公租房主体全面完工、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一大批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镇雄县坚持以脱贫攻坚战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该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编制易地扶贫搬迁3年实施方案,争取农发行政策贷款8亿元,启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个,实施整乡推进项目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48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38个,年减贫人口达人,减贫率为18.28%,分别比全省全市高0.34和2.03个百分点。

  在特色产业培育上,全县按照区域化种养、差异化发展、组织化经营的思路,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规模化打造核桃66万亩、竹子34万亩、木漆18万亩、中药材10万亩、板栗8万亩、养殖场余个,依托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建成2条土豆片生产线,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

  在重大项目推进上,成贵铁路镇雄段进度完成37%,镇毕高速公路进度完成30%,镇彝S线和镇牛二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建制村公路硬化项目加快实施,一大批以交通、水利、电网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该县把招商引资成为激活全县经济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南博会招商,远赴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开展招商,共签约项目23个、协议引资额.06亿元,完成市外到位资金94.7亿元、同比增长11.2%,

  年,镇雄县生产总值完成91.43亿元,同比增长9.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元,同比增长9.5%、12.3%。

陇川县

  打造外向型

  产业基地

  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的陇川工业园区“一园四区”正在逐渐形成

  章凤至缅甸八莫公路项目签约、瑞丽至陇川高速公路即将通车、陇川通用机场项目启动、陇川—盈江—腾冲高速公路开工、工业园区“一园四区”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地建设……

  优越的区位条件、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推动陇川正向着建设成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目标迈进。

  随着融入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陇川工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凸显。由章凤特色工业园区、户撒电冶工业片区、景罕糖化工业片区、章凤口岸商贸物流园区组成、规划建设的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的陇川工业园区“一园四区”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在陇川章凤特色工业园区,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走进桑蚕茧精深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整齐安置着自动缫丝机,烘茧—煮茧—抽丝—复摇—检验—包装—入库,各个生产环节有条不紊。

  桑蚕茧精深加工项目,是陇川县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目前计划总投资1.2亿元,已建成了总面积20平方米的4栋标准车间。公司总经理郑山洪介绍,公司在缅甸有30万亩桑蚕基地,未来3年将加大投资,使陇川县桑园面积达到6万亩,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0吨丝、2万床丝绵被。“德宏具有面对南亚东南亚市场开拓的独特优势,为产品进料加工和出口贸易以及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郑山洪说。

  最先落地园区的百信胶带厂项目,与桑蚕茧精深加工项目一样,都是原料在境外、市场在境外,“两头”在外的项目,到年已完成全部投资,产品主要销往缅甸市场。目前进入园区的安琪酵母生产线、生物质能发电、百信胶带建设、桑蚕茧精深加工、脱水蔬菜生产、食品加工等项目,投资者无不是看中“沿边开放”这块“金字招牌”以及陇川县融入瑞丽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

  年陇川县实现生产总值36.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4.2亿元,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排名进位最快的前10位。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实施,全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兴企业培育初显成效,为陇川县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漾濞县

  进入“快车道”驶出“加速度”

  1至5月,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非电工业投资、预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分别增52.71%、.79%、46%

  素有“绿色宝地”、“横断山脉南麓明珠”之美誉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固定投资分别增10.2%、8.3%、31%。今年1至5月,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非电工业投资、预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分别增52.71%、.79%、46%,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驶出“加速度”。

  风光秀丽,经济腾飞,城乡变化日新月异。是人们走进漾濞的直观感受,广场上“中国核桃之乡”几个大字色彩醒目,街道干净、整洁,处处绿阴,营造出彝乡浓浓的文化氛围。

  “要提高质量和效益,关键是工作思路要清,干部作风要实。如果说漾濞这两年的发展实现又快又好,主要是我们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结合漾濞实际的发展思路,同时,初步构建了促使干部作风转变的工作运转机制。”县委书记杨瑜说,漾濞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围绕“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一个目标,突出“产业培植、环境优化”两个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培植、县城提质扩容、干部素质拓展”三项工程,培植“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特色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四个重点产业的“”来制定,不光党政干部动起来、干起来、学起来,集中培训、封闭式训练、赴外培训、挂职锻炼,连农民也组织到外地去“洗脑”,干部素质明显提升,作风明显转变,发展一盘棋活了起来。

  漾濞县建成全国唯一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库,注册漾濞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桃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通乡通村油路.2公里,实现全县通乡通村油路全覆盖;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森林覆盖率达80.45%;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大瑞铁路、国道线改造推进顺利,双涧水库、石竹水库、规划投资10亿元的石门关景区旅游综合项目、每年产两万吨果蔬产品深加工项目、江西桥温泉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漾濞生态旅游建设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精准扶贫项目等徐徐展开。

禄劝县

  依托园区做强特色产业

  建成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大花蕙兰盆景生产基地,可年产成品花35万盆

  “大花蕙兰长势不错,看了心里都美滋滋的。”走进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槐核心区的大花蕙兰生产基地,总能感觉到一种产业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

  “几年前我还是一名代课教师,月收入只有元,现在在基地里打工,计件工资元,干得多还有其他收入。”绿槐兴发村村民郑女士告诉记者,基地建起来后,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最直接的就是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基地负责人申睿介绍,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大花蕙兰盆景生产基地。年,禄劝县为帮助村民脱贫,引进云南英茂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占地亩、面积33万平方米、年产50万盆成品盆花的大花蕙兰基地。截至今年3月,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余万元,建设完成23万平方米标准化温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温室已全部投入使用,现有大花蕙兰36个品种,小、中、大苗存栏量共万盆,预计可年产成品花35万盆。

  申睿说,基地年均用工约人,已扩大影响到7个周边村子,直接辐射家庭户数约户,公司内员工人均年收入两万余元,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付兴龙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禄劝县农业资源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禄劝举全县之力打造农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总规划用地面积18.46万亩,其中核心发展区1.66万亩;辐射带动区6.8万亩;干热河谷产业区7万亩;高寒山区产业区3万亩。年,昆明市政府将该园区升格为市级产业园区。

  目前已有一批有特点、有亮点、成规模、上档次的花卉、铁皮石斛、食用菌、中草药、蔬菜、经济林果、绿化苗木培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入园发展。入驻园区的内培外引项目已达35个,计划总投资9.83亿元,其中投资计划上亿元的4个。

  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优势产业不断涌入,园区辐射带动和示范展示窗口作用日渐增强,对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西畴县

  补齐工业短板促跨越

  以招商引资和矿产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盛夏时节,走进为文山铝业公司供矿的西畴县董马乡卖酒坪铝土矿区,处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矿山上,10余台挖掘机一刻不停地忙着开采原矿;厂房内,洗碎车间、浓缩车间、压滤车间的各种机器马力全开,高效运转;精矿堆场上,运送成品矿的50多辆大货车排成了长龙。

  西畴县的铝土矿储量达0万吨,文山铝业公司的建成,大大加快了西畴铝土矿产整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进程,映射出西畴县委、县政府补齐工业短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为依托资源优势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西畴县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理念,以招商引资和矿产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抓住矿产资源整合的契机,建成并技改了董马铝土矿采选厂;建成黄金矿山吸附生产厂一个;建成脚魁石材加工厂并顺利投产;引进云南英茂集团文山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元,建成日榨甘蔗0吨的兴街糖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建设,目前,云南英茂集团文山有限公司兴街糖厂、云南兴建兴街水泥有限公司、西畴县志辉混凝土有限公司已入驻兴街工业园区投产运行,年销售收入达3.2亿元,创税万元。到年底,西畴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新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户,股份制企业1户、私营企业1户,分别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8%,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从8.7%提高到35.4%。

  据统计,年,西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亿元,年均增长11.8%;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20.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22.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年均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和元,年均增长11.8%和16.8%。

云南PPP产业联盟

?“云南PPP产业联盟”,依托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16州市的分支机构,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各地PPP项目和资源信息,整合省内外数十家商会、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及相关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集群的宣传推广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PPP项目“物有所值”价值评估、PPP产业论坛、沙龙、信息咨询、定期产业相关培训、优势项目推介和对接、投融资等全方位多模式服务;作为云南省PPP领域的首家专业化服务平台为联盟会员提供政策解读、行业资讯、专家智库、项目案例等资源整合及分享,为社会投资者与政府PPP项目搭建起便捷沟通的桥梁。

?云南PPP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时间:年8月

地点: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联系-

?如您想加入云南PPP产业联盟,或了解更多PPP项目资讯,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mt/19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