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18日,全省年上半年工作汇报会在楚雄召开。这次会议在交出云南的“期中成绩单”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系列谜题——这次会议为何会选在楚雄召开?在楚雄又是否存在着助力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密码”呢?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化身“名侦探”,将把这些谜题一一破解。

书记说:汇报会为何选在楚雄召开?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此前表示,每年重要经济工作会议有两次:一次是年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另一次就是年中工作汇报会。如此重要的会议今年为何会选择在楚雄州召开呢?

“每年年中工作汇报会,哪里搞得好就到哪里开。去年在保山市开,一年来,保山经济发展仍然位居前列。楚雄州过去有一定的基础,但发展走过弯路,受到较大影响,这几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勇往直前,紧紧跟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攻坚克难,经济发展恢复了活力。”

17日,在楚雄州开展实地考察时,李纪恒开门见山一席话就揭开了全省上半年工作汇报会现场选择楚雄的“谜底”。

18日,在全省年上半年工作汇报上的讲话中,李纪恒特别对楚雄州详实的汇报材料提出了表扬:“从楚雄州提交会议的29份材料,除1份综合汇报材料和10个县(市)汇报材料外,还有18份专项材料,涵盖了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可见楚雄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坚决的、措施是有力的,是在用心抓发展的。”

今年初,国务院对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20个市(州)、20个县(市、区)给予表扬,楚雄州是云南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市(州),得到国家4亿资金及多亩土地政策的激励。

在正式讲话前,李纪恒又再次为楚雄的经济发展点赞:“今年上半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在全省较为靠前。尤其是在烟草产业同比下降12.9%的不利情况下,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在楚雄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让大家学经验、找差距、促发展。”

数据说:上半年稳增长楚雄做了啥?

能让省委书记反复点赞,楚雄州今年在“稳增长”工作上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怎么突出的成绩呢?我们就用数据来说话。

1落实政策稳增长

●因为“稳增长”成效显著,年初楚雄州受到国务院表彰,成为全国20个“免督查”州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州市

●制定出台《楚雄州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5条具体措施

●制定出台《楚雄州促进年一、二季度全州投资、工业、消费、外贸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31条具体措施

●争取到国土资源部奖励用地指标亩

●争取到国家奖励专项建设基金4亿元

●争取到督察收回的转向转移支付沉淀资金万元

●发挥国务院6项激励政策对稳定增长的最大效益

2紧盯项目稳增长

●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达个,同比增长50.6%

●提供项目建设用地亩

●争取到政策性信贷资金亿元、商业性信贷资金22.5亿元

●筹集项目前期经费3.1亿元

●争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资金72.57亿元,同比增长22.5%

●争取超汇财政资金8亿元、债券资金额度58亿元(到位20.37亿元)

●争取专项建设基金33.9亿元

3聚焦产业稳增长

●突出打造10条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安排2.68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启动了50个产业转型升级、50个技术改造和项策划包装产业招商项目

●着力打造楚雄、禄丰2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大姚、南华、武定3个百亿元产业园区

●抓好云南石化产业园、云铜集团王家桥铜锌产业区搬迁,云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德动20万辆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于6月27日开工建设

4脱贫攻坚稳增长

●今年全州个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个,开工率达87%

●全州有家单位、支驻村扶贫工作队、3.5万名干部“挂包帮”

●已到位各类扶贫资金.6亿元

5深化改革稳增长

●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工程

●扎实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工作

●全年万吨去产能任务可全面完成

●上半年房地产去库存15万平方米、置换到期企业债券20.37亿元、降低企业成本2.1亿元,

6创新驱动稳增长

●实施创新驱动和“互联网+”专项行动

●突出新增专利授权、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等重点

●上半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5亿元,增长30.9%

●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8.1亿美元,增长2.7%

7改善民生稳增长

●抓好10件民生实事和8项惠民工程

●上半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7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棚户区改造已开工户

●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工户

8强化保障稳增长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抓好州县乡党委和村“两委”换届工作

●制定实施了综合绩效考核“末尾淘汰”和工作约谈制度

●制定实施责任主体提醒谈话、组织提醒谈话、函询谈话和诫勉谈话“四项谈话”制度

通过努力,楚雄州年上半年预计GDP增长9%左右,投资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增长10%以上,消费增长30%以上,外贸增长1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左右,可实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

案例说:楚雄有怎样的经验“密码”?

在考察时,李纪恒要求“各州市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认真思考,真正达到比学赶帮超的目的”。楚雄的经验“密码”为何会让李纪恒如此重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省委书记的脚步,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来一一破解。

案例一:“德动”纯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落地楚雄“绿色通道”发挥最大功效

“一开始德动汽车制造公司并不愿意落地楚雄,最后我们仅用2个月就完成项目引进签约,3个多月完成场地平整和大部分前期工作。”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杨斌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每年上缴国家各项税收达6亿多元,将为当地新增多个就业岗位。

楚雄州政府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戏剧性的转身?云南德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力称,考虑到产业链不完整、交通不便等问题,最初股东不同意把企业建在楚雄。但楚雄州委书记候新华、州长杨斌多次到河北企业本部了解情况,并提供很多政策支持,“我们被他们的诚意打动了”。

为推进项目尽早实现投产,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候新华为组长,杨斌为常务副组长的楚雄州德动新能源汽车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的前期建设、产品目录准入和生产供应链稳定拓展所需的行政程序提供无缝对接和全天候服务,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全面引进包括轮毂、电池、充电桩在内的产业上下游制造企业落地楚雄,解决了产业配套的问题。目前,该项目已破土动工,在楚雄经济开发区占地0余亩,设计投资50亿元,年产2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

案例二:彝族村寨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旅游业开辟致富路

在全面实施特色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建设5年后,年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元。

紫溪彝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紫溪山北入口,现有人口84户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是一个集移民、民族、贫困为一体的民族村寨。

该村村支书蒋波称,为打造新型民居,凸显彝族特色,村里实行政府补助一点、红色贷款一点、村民自出一点的政策,在实施民居搬迁新建的同时对旧房提升改造,让村民都住上二层民房。同时,整个村投入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8个特色景点。

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包括紫溪现代农庄、水云天森林温泉在内的6家企业落地该村,村委会根据农户自身特长引导其经营民族特色旅馆、农家乐等,每周末都有彝族传统表演,篝火晚会。年,紫溪彝村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多万元。

案例三:摩尔农庄开发核桃全产业链打造高原特色资源品牌

据云南省林业厅统计,截至年底,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全省核桃产量85万吨,产值达.5亿元。核桃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种植范围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经济林木。摩尔农庄作为一家主打核桃乳饮品的企业,依据自身优势打造出高原特色资源品牌。

摩尔农庄自年成立至今,已获得6个有机食品批号、正在受理3个保健功能产品生产许可(摩尔农庄聪滋饮料;沙棘红花软胶囊;摩尔农庄芦荟饮料)、正在报批6项保健功能饮品生产许可(三七、天麻、石斛、蓝莓、番茄、洋葱)、已取得国家专利技术60余项,其中21项已应用于功能性核桃饮料的生产。

此外,摩尔农庄合理利用资源,完整覆盖了核桃全产业链的开发:除拥有全国唯一一款以有机核桃为原料的健字号核桃乳摩尔农庄聪滋(国食健字G)、有机核桃乳、有机核桃油、核桃粗纤维粉等产品外,还开发了核桃青皮天然染发剂、核桃青皮天然除虫剂、核桃硬壳活性炭、核桃分心木保健酒、核桃膜衣抗衰保湿面膜等系列产品,企业坚持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向产业链的终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从政府工作思路到民间企业发展道路,楚雄州从上到下无一不紧紧依靠当地特色资源探索其发展道路,“十大专项行动”中的抓项目增投资、精准扶贫、创新驱动在三个案例中得到了生动演绎,政策在虚处、执行在实处,紫溪彝村新农村打造历经漫长5年、摩尔农庄全产业链探索也走过10年历程、电动车企业发展更需要持续跟进……

一旦制定发展道路便一以贯之地落地执行,是楚雄州发展中值得学习的经验。

(新闻君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甲氧沙林片
天津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mt/58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