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回到乡下老家,建一座小院,栽桃李水果;辟一方小园,种四时蔬菜。鸟语声中,种瓜点豆;瓜花香里,读书看报。若有所思所悟,就写篇短文或吟首小诗。劳动以舒筋壮骨,写作以鲜活思维。体脑并用,劳逸结合,亲近自然,诗意生活。

  

惊蛰一过,天明即起,穿靴,荷锄,出后门,上园地,挖地松土。“嚓嚓”锄声中,月渐隐,星渐遁,曙色初露,霞光尽染,顿觉心舒意畅,思绪纷然,脱口吟道:“锄口勾落星月,锄把挽出朝霞。”到清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播种好时节。平地,分厢,打垱,下籽,种黄瓜南瓜,窖豇豆扁豆。春风习习,阳光暖暖,树上鸟语一片,好像为我歌唱,蝴蝶翩然而至,似在为我而舞,我亦畅然,诗兴勃发,爽声朗道:“头上白发飞扬,心中春风荡漾,操守劳动美德,憧憬瓜果飘香。”劳动是一种美,只要劳动,就有诗情画意,就该歌唱吟咏。

  

至立夏,瓜藤青,豆蔓绿,枣花纷扬,榴花盛开,菜圃一派缤纷五彩,小院一片花香水气,风光无限,我快乐无比,或徜徉于瓜地豆茏,顺顺藤,理理蔓;或端坐于石榴树下,读读书,看看报。风物好,景色好,心情自然好。诗意纷至沓来,铺纸挥笔,得小诗一首:“瓜牵藤,豆舒蔓,葱韭已绿,榴花正开。蜂,蝶,越过院墙,次弟而来。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我的小院,就是一个精彩世界。”

  

瓜果丰盈,水果充足,既丰富了盘盏,节省了开支,又满足了口福,滋润了炎炎夏日,何不乐哉快哉!再至深秋,大雁南飞,黄叶飘零,而我的小院,另生一番风景。门前,几棵扁豆,正值生长旺季,我为它搭了豆棚,支了豆架,藤蔓缠绕,绿意葱茏;豆花绽放,蓬勃如火。我伫立院门,又来诗兴,高声吟咏:“且看黄叶凋零处,一架豆花笑秋风。”(查代文)

来源: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延伸阅读:

年,云南思茅区撤区建市,普洱市因茶而名,而生。

山西市场导报作为山西唯一的媒体收到云南省政府的邀请。笔者在云南期间,深入不少大茶区、茶厂采风,感受到盛世兴茶的深刻含义。从此我也和茶,特别是云南普洱茶、福建福鼎白茶、湖南安化黑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了小小的收藏者,同时以茶会友,使我的朋友圈又增加了可喜的正能量。

盛世劲吹“普洱风”

“典藏普洱续茶缘,把盏香茗品人生。金秋揽月同采风,盛世论茶庆年丰。”

这首盛赞西双版纳同庆号茶叶有限公司的诗,把普洱茶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作了精辟刻画。普洱茶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盛产到成为皇宫御品,留下了几多神秘。

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昔日藏在深宫人未识的“宝贝”因一夜之间变成炒家炒作的“液体古董”而身价陡增。由于过分炒作,从而使这一市场大有向泡沫边缘下滑的危机。一边是云南省提出在产茶区“一片叶子托起千家万户”;一边是市场的失控、宣传的误区……如果一任这种趋势发展,振兴民族品牌的宏伟蓝图便惨遭不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国食品质量报倡导,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云南省农业厅、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政府主办;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协作于年9月15日至20日共同组办了规模宏大的“全国媒体走进云南普洱茶主产区采风活动”。此次活动以邀请全国都市类媒体为主,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卫视等也参加了这一报道。本报作为山西唯一的媒体代表也有幸参加了这一采风。

和谐云南盛世兴茶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上帝赐予人间的绿海植物明珠,天然生态氧吧。

云南种植、加工、饮用茶叶的历史可谓往事越千年,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云南成为大叶种茶树的最佳种植区,茶树品种资源也极为丰富。茶叶产业伴随着云南26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成了世人的共识。由于普洱茶独有的和其它茶叶“背道而驰”的加工工艺、品质特征和较好的保健功效,加之普洱茶产区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更赋予了普洱茶浓厚的人文内涵。

近年来云南普洱茶升温、热销,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不断扩大,成为社会广泛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mt/58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