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钢嘉华水泥化验室 明磊纸业车间 昆钢水泥中心控制室 大关工业园区图 本报记者蔡侯友通讯员杨秀国 无数专家曾经断言:大关在“全县找不出一平方公里平地”,大关没有兴办新型工业的基础和条件。 山区大县、农业大县、贫困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成为大关县的真实写照;截至年,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1:25:34,工业经济最弱,是县域经济中的“小兄弟”;资源性、污染大、高耗能的矿冶业成为大关工业经济的“支柱”;新型工业几乎为“零”的大关县财政收入长期在万元左右徘徊。 “无工不富”,大关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工业强县战略,但大关发展工业经济的条件在哪里? 年,县里经过反复调研,确立了“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战略,开启了大干新型工业的新征程。 工业强县 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理念,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大关县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来抓 大关山高坡陡,峡谷深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发展工业可想而知,无数专家曾经断言:大关没有兴办新型工业的基础和条件。 大关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基础差、产业弱、工业项目少,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处于全省、全市后列,是昭通市11县区中财政收入未过亿的县,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大关集“山区、贫困、民族、多灾”四位一体,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坡地占国土面积的99%; 大关资源散、小、全的特点突出,招商引资优势不明显…… 大关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之路。 大关要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县委、县政府通过反复调研认为,大关的“弱小”,其实就是工业经济“弱小”,大关要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只有走“工业强县”之路。 发展工业,是大关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那么,大关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经过对县情的再认识,全县干部群众发现,大关发展工业经济的“短板”很明显,但大关发展工业经济的所具有的区位、历史、文化、交通、资源等“优势”也不少: 大关有着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关地处滇、川、黔、渝3省1市结合部,距离成都、重庆、贵阳、昆明4个省会城市均在公里左右,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五尺古道”上的关隘之县,是我省进入中原、中原进入西南到达东南亚、南亚双向大走廊的节点。是攀六经济区腹心区,长江经济带覆盖区,成渝经济圈、滇中经济圈的交汇点。在云南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挺进长江经济带中,除水富外具有云南其他县区不可比的区位优势。 大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大关有5条主要河流,30余条溪流,均为金沙江水系,径流面积.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达1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资源蕴藏量.76万千瓦,理论可开发利用78.0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利用46.93万千瓦,到年,全县仅开发利用2.37万千瓦,仅占可开发利用水能的5%左右。 大关目前已探明有18个矿种70多个矿点,其中尚待开发的高品位、高储量矿产有:金属镁矿探明储量.57万吨,远景储量1亿吨,氧化镁含量平均21.23%;石灰岩矿探明储量万吨,远景储量大于1亿吨,氧化钙含量大于50%;硅石矿储量1亿吨,二氧化硅含量95.23%至99%,是生产玻璃和硅铁的好原料;煤炭探明储量万吨,煤质好,发热量高。 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十五”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确定了工业强县的战略发展目标,在“电矿结合”上作了一些探索,工业经济开始起步。到“十一五”末,大关县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较之“十五”末的1.37亿元,年均增长31.8%,即便如此,在一二三产的比重中,工业经济的比重也仅有25%,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中的“小兄弟”,而且,资源性、污染大、高耗能的矿冶业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支柱”,工业经济仅处在“电矿结合”的初级阶段,新型工业几乎为“零”,工业发展空间较大。 年3月23日,时任大关县长王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了“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并向全县人民发出呼吁:必须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理念,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战略目标,实现全县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目标。 工业上山 “没有平地岩上走、岩上没有沿河走”,大关着力破解新型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把新型工业建在峡谷中、荒山上 峡谷中、峭壁上,数十家工厂机声隆隆,热火朝天;公路边、盘山道,运输车辆穿梭往来,疾驰而上……岁末年头,这是记者在大关县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为破解山形地貌对发展工业的制约,大关县提出“没有平地岩上走、岩上没有沿河走”的思路,把传统的工业园区概念和大关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功能不同和空间布局的不同,在70里关河大峡谷的悬崖上、荒滩上将大关工业园区规划为“麻柳湾工业中心、天星生物资源加工和物流中心、北部农特产品加工区、南部煤炭铅锌及能源开发区”,形成“一园四片”格局,并于年通过省市评审。年,又把上高桥乡昆钢钢结构重工业开发区纳入园区盘子,发展为“一园多片”模式,使工业园区覆盖范围扩大至5个乡镇,园区面积拓展至25平方公里。 思路的创新带来发展的创新,工业园区的初步建成,推动大关工业迈出追赶式、跨越发展坚实步伐。 从麻柳湾高速公路收费站转入“S”型的盘山公路行进几公里,记者来到海拔多米的寿山镇大山村民小组,抬眼望去,高耸入云的水泥生产设备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高大而巍峨。绿树环绕,整洁干净、无烟、无味、无灰的厂区环境,让人“怀疑”这里是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水泥厂。 在昭通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10来个穿工作服的年轻人端坐在电视屏幕前,各车间的生产情况一览无余。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在学校学的知识用得上,待遇也不错。”小何家在昭阳区北闸镇,年毕业于云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她告诉记者,像她一样在公司上班的同学就有10来个,月平均工资接近0元,公司在厂区附近还提供有完善的小区住房。 公司值班车间主任告诉记者,总投资4.26亿元的昭通昆钢水泥有限公司,项目于年11月20日开工建设,年12月18日点火投料试生产以来,通过3年多的建设,如今已拥有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带K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是目前云南省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厂内利用余热余能发电机发电可满足50%的生产能力。由于产品质量高而且稳定,产品除面向大关县及周边市场外,还可满足国家重点工程,特别是大型水电站、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对优质水泥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水泥产品的市场供需矛盾,投产3年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大关县委书记王宏告诉记者,昭通昆钢水泥有限公司落户大关,在大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建成投产后对昭通乃至全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提升水泥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为了破解“没有建厂的平地”难题,大关县在石灰石资源最丰富的寿山镇,硬是削平了3个荒芜的小山头,形成了3个相连接的台阶式“平地”多亩,依山建起了日产水泥熟料吨,年产水泥吨的生产线。 工业上山是大关县在发展新型工业进程中唯一的选择,作为“峭壁上杰作”的昭通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从年5月点火运行到年底,一年多时间生产水泥超过万吨,销售收入达5亿多元,每年为大关县上缴税金多万元,公司多名员工中80%都是大关人。 昭通昆钢水泥有限公司是大关“工业强县”战略中把新型工业办在悬崖上的范本、读本。在寿山为主的麻柳湾工业中心,如今已有国丰公司20万吨硅铁合金项目、东泰集团0.8万吨改扩建10万吨碳化硅项目等大型企业超过10家,即将入驻的还有昆钢集团年产25万吨锰系合金项目。 寿山在大关“一园多片”工业园区格局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更为可喜的是过去贫穷落后以农业为主的寿山镇,如今已成为集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服务为主的特色小镇,吸纳上千人在集镇上从事第三产业。 在其带动示范下,大鹏硅业也在关河大峡谷的洛泽河边削平一个荒芜的山头,引进业内最先进的设备,建成了日产吨的优质石英沙生产线,目前解决上百人就业。公司的目标是依托大关、彝良丰富的石英沙资源,依托便捷的内昆铁路运输线,面向成渝大市场,3年内建成日产0吨的生产线,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年缴税金万元以上,吸纳就业人以上的现代新型企业。 而投资近5亿元,拥有3项专利、两个省级著名商标的云南明磊实业科技园项目更是将园区一、二、三区全部“一字长蛇阵”摆在了关河边。 工业腾飞 创新思路、创优环境、以园区为平台,招商引资为抓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峡谷中求生存,峭壁上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新型工业办在悬崖上,这是被“逼”出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然而就是这“逼”出来的新型工业化路径,却让昔日的“工业弱县”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年开始,大关工业经济一路凯歌高奏: 全县工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2.02亿元增长到年的4.08亿元,3年时间翻了一番;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8亿元,年可望实现17亿元,年均增速达35%。 在工业引擎的强劲推动下,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2.4%。县域经济综合考评排名从年全省的第96位晋升到年的第48位,年晋升到第26位,5年内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3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倍并首破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增长3倍,为富民强县进位争先注入了强劲动力。 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排名全市第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排名全市第3位,名列全省前茅。 大关人体会到了发展新型工业拼搏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县委、县政府也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这一组阶梯式的数据,大关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除破解用地难外,究竟还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以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硬件不足软件补,这是大关在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中的又一宝贵经验。”王宏告诉记者,大关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搞活工业的重要抓手,成立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委员会,建立招商引资保证金制度,通过深挖资源优势、强化项目策划包装、积极承接国家产业转移、推进区域经贸合作等方式,先后引进武汉钢铁集团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河北华澳集团、云南大鹏、四川怡泰等大企业、大集团。“十二五”以来,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个,累计协议金额62.12亿元,签约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59.8%。促成了昆钢日产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天达21万吨电石、明磊实业10亿只纸浆模塑环保餐具等重大项目落户大关。培育了昆钢嘉华水泥、明磊实业、大鹏硅业等一批成长型骨干企业,成为大关当前及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关县委副书记、县长巫运松总结大关新型工业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时认为,在大关这样发展工业硬件不足的山区农业大县,要发展工业经济,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亲商爱商尤其关键。他说,明磊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原料、销售“两头在外”的企业,8年金融危机时准备撤资大关,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沟通协商,以坚定发展工业的决心和诚心打动企业,使企业毅然留了下来,现已发展为一家国际外向型生物加工企业,主打的模塑餐盒远销欧美,供不应求。而且该企业通过以商招商,成功收购四川远航纸业,增加5万吨生活用纸产能,不断拓展产业链条,至年,模塑餐盒年生产能力将扩增至19亿只,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创汇万美元以上,为地方贡献税收万元以上。 为筑好金巢引凤凰,大关县在严格落实省市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鼓励外来投资若干意见,开通外来投资绿色通道,除由工业园区开展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审批手续外,建立县级领导一对一解决问题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审批难、落户难、融资难等问题。县里还抓住昆交会、南博会等机遇,由县委主要领导带头策划、包装、推介项目,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化。 大关县通过实施政策招商、项目招商、感情招商、以商招商“四策招商”,打造了亲商和商、尊商护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弥补了大关发展工业先天不足的短板,一大批企业源源不断入驻大关,成为大关发展工业的主力军。 在峡谷中求生存,向悬崖上谋发展,大关县新型工业正在腾飞: 在大关,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6户,规模以上企业10户,涵盖能源、化工、矿冶、生物、制造等产业门类,成为工业聚集发展洼地; 在大关,大鹏硅业借助大关已探明为中国最好的硅矿资源,正创新“硅谷”理念引进世界强企业入驻开发,5年内有望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打造成为中国西南片区最大的硅产业核心区; 在大关,明磊实业投资4.7亿元正在建设“云南明磊实业科技园项目”已经成为我省目前最大的环保模塑餐具出口生产企业,正在向中国最大的环保模塑餐具生产企业目标冲刺; 在大关,正围绕“到年实现园区总产值50亿元以上”目标,全力推进大关的工业转型升级,向省级工业园区冲刺; 在大关70里关河峡谷中,悬崖峭壁上,工业企业已达多户,工业增速名列全省前茅,新型工业化之路已经起航,工业经济已经腾飞…… “峡谷中求生存、峭壁上谋发展”,“硬件不足软件补、没有平地岩上走”,大关在我省探索出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的新型工业化“大关路径”。进入年,面对经济新常态,大关县正紧紧围绕全省“5个万亿元大产业”目标和昭通市“5个千亿元大产业、4个百亿元工业园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矿冶加工、能源化工、建材制造、旅游服务、生态农业5个产值30亿元产业和1个产值50亿元的工业园区,努力推进山区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县域实体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国梦大关新篇章。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