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又一次被群嘲了,而且还嘲笑的有鼻子有眼,说什么“从剧场到综艺,郭德纲反正不闲着”、“比起训斥壶嘴对人没规矩,郭德纲更应破除相声行当的封建礼教”“〈德云斗笑社〉有斗有笑,就是没有好相声”,如此等等,把个《德云斗笑社》可以说嘲笑的无地自容。如果郭德纲没有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话,估计早就卷铺盖不干了。郭德纲就算是不说相声了,依然被盯得死死地。简单的一个教人放茶壶,还被人嘲笑了,你说这人得多么的没文化?老话说得好,不遭人嫉是庸才。这话用到郭德纲、德云社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先来看下一下群嘲郭德纲的都是哪些人吧。《北京青年报》刊文:《〈德云斗笑社〉有斗有笑,就是没有好相声》、《观察者网》刊文:《托卡马克之冠:比起训斥壶嘴对人没规矩,郭德纲更应破除相声行当的封建礼教》而《中国青年报》的看文是“有斗有笑,就是没有好相声”。说至此,看官们应该明白了前文所写的那些个嘲讽的语言都是来自这些媒体。而且,还都是有着不小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特别是《北京青年报》这般地和北京电视台有着很浓重地方色彩的主流媒体。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就算是郭德纲做综艺也会被盯得死死地了,为的就是找出一两个缺点欣欣然自以为得之矣德云社做综艺,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是小园子能够早早的开业,也不会闲置这么多的相声演员。拿这些当红的相声演员去做综艺,一两期的节目倒还能够应付一些。如果做上十期、八期的,这各种毛病自然会显露无遗。毕竟,不是专业的人做着专业的事情,不被人喷才怪。好在,有一个好的导演组在极力地弥补相声演员的各种不足。严敏团队一手打造了曾经红极一时的《极限挑战》,这次重新回到观众面前,严敏也是卯足了劲儿。所以,前几期的《德云斗笑社》的笑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在豆瓣评分上,一度达到了8分以上。相声演员做综艺,外行人做内行事,缺点暴露得也快。节目形式过于剧本化,最后的相声演出也是笑料不足,这是事实。也难怪有人拿着放大镜在找毛病,毕竟自己身上有缺点。可是,这缺点多少有点儿强人所难的意味在里面。我们都知道,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是有固定搭档的。谁做逗哏,谁做捧哏都是磨合好了的。现实中,像于谦、郭德纲,岳云鹏、孙越,孟鹤堂、周九良等人,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小剧场演出的打磨才能够做到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笑果的。可是,综艺节目需要有看点,需要创新,自然就不能再是传统的几个搭档出来演出。毕竟,有的人的颜值不能够出现在综艺节目的现场。比如张鹤伦的搭档郎鹤炎,比如秦霄贤的搭档孙九芳。如此,该怎么办?只能是现场临时搭档,现场攒活儿,紧接着就演出。其效果自然不如在小园子里面的成品演出效果好,这个是必然,没有什么好质疑的。可是,拿这这些个不入流的缺点做文章的人可就有点儿鸡蛋里挑骨头了。像什么《中国新闻周刊》的这篇“从剧场到综艺,郭德纲反正不闲着”文章中所写的“临时组合的相声演员们,在舞台上呈现的相声作品,则完全与相声爱好者们心目中的艺术作品无关。基本功的缺乏、包袱尺寸的把握、节目节奏的控制,将相声演员们的“短板”暴露无遗。”这样毛病可挑可不挑,毕竟,你也说了是临时组成的演员搭档,还梦想着看出惊为天人的效果,那还不如花点钱儿去小园子里看相声来得舒服一些。不然,真憋屈。当然,以上主流媒体所提到的问题都是存在的,这个不否认。然并卵?德云社在做综艺,你们还梦想着花着免费的流量看免费的相声,还想着看出小园子的笑果,那可真有点儿痴人说梦了。说相声,郭德纲遭人嫉妒。做综艺,郭德纲还遭人嫉妒。真难。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xw/130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