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淀疯 http://m.39.net/pf/a_4710670.html作者:袁跃兴近日,中国新闻网刊登“40余年手写多万字作品,揭秘作家张炜的文学世界”报道,让我们读者看到了作家张炜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的文学态度的坚守,和写作精神的坚持。张炜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20多岁时即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不到30岁时,他又写出了代表作之一《古船》,描写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古船》获得了成功,先是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年长篇小说奖,后被选入《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一书。张炜写诗、写儿童文学作品,也研究传统文化。有人评价张炜是中国当代创作最高产的作家之一……在40多年的时间里,张炜一共创作了多万字的作品,平均下来,每天写多字,而且是不借助电脑,完全手写。这是怎样的一种艰苦的文学体验?因此,在中国当代文坛,张炜被赞为是一个“劳动模范”般的作家。40多年间,张炜共创作了多万字的作品,但这都是他没有借助电脑,完全依靠手写来完成的,其付出了多少体力劳动、精神劳动以及时间和心血?为什么张炜长期坚持手写?张炜说“电脑写作金属味儿太重”,用电脑写作虽然速度能极大提高,但是键盘敲出的文字却总让他觉得少了什么,“用电脑打字的创作会影响我的文稿质量”,而用手写字可以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接下来的内容,有志气的写作者,应该回归手写的寂寞中,回到个人思想空间……电脑技术对文学写作有一种消磨、损毁和腐蚀精神和思想的作用,这是张炜选择手写进行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回望40多年来的写作经历,尤其长期以来的手写,张炜说“有时候会觉得累”,甚至会隐晦地抱怨一下,“人过了50多岁以后,事情多得简直不得了,需要拿出太多精力去处理。时间变得缺乏,写作变成很奢侈的事情,阅读也是”,可是翻翻以前很多大作家的成就,又觉着不该抱怨,“苏东坡一辈子写那么多东西,翻译成当代的作品大概多万字,他才活了60岁多一点。我就安慰自己,要保持业余的状态,追求专业的水准”,继续在这寂寞、艰苦的文学之途上,矢志不渝、艰苦跋涉,“现在上年纪了,觉着稍微辛苦点,但乐在其中”……对笔者而言,曾多次看到张炜谈及文学、谈及文学写作,比如他希望的远离喧嚣的文学生活环境,再比如他对安静的心灵生活的追求等,而这次,看到文化媒体上关于张炜40多年创作了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的新闻报道,看到他执着的用手写进行创作的文学生活、取得的文学成就,不禁令人十分感佩赞叹,对于张炜而言,他这几十年走过的文学之路,不仅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和使命使然,更是一种写作精神的坚持,一种对文学信仰和尊严的坚守。今天,面对当下的文学、文学未来,我们会感到今天已不是文字和书还被敬重的时代,文字的神圣性也逐渐失去。我们怎么保证文字的神圣性,保证文学叙述的神圣性,保证文学的价值?不仅作家思考,文学读者也在思考。张炜几十年如一日的用手写进行文学创作,在这种文学自觉和文化担当中,谁能说这没有体现了文字的神圣性,保证了文学叙述的神圣性,和文学的精神价值?谁都知道,现在是一个文化功利化盛行的时代。时代的氛围中、精神领域中、人们的心态中,充满浮躁、不安。一些作家不再信守文学写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而是把“畅销”、“版税”、“点击率”当成实用目标,通过文学的“流水线制造”方式,以期尽快兑换成市场利益,甚至,更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学已死”的时代……还有,今天存在着各种文学态度和观念的碰撞、冲突和对立。而面对这种文学观念的冲突、对立,我们必须做出一个文学原则的判断和选择,这种选择就是,继续坚守文学精神,保持文学的良心和尊严,追求文学的严肃性、精神性和崇高性,相信文学品格和人的品格的统一。所以,作为作家应以自己独特的文学存在方式,坚守自己的文学态度和写作立场,而喧嚣、浮躁的文化大潮退去,必将凸显、展露出其所追求的文学理想、文化人格、精神品质的光芒……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xw/134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