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跟我一起念,y——眼睛、nos——鼻子、ar——耳朵……”

6月23日下午,云南丽江沈家村小学,来自廊坊大厂的小伙儿于天正挥动着教鞭,教孩子们念简单的英文单词。这是目前在这所贫困山村小学教学的第二位老师,学校因他而开设英语课程。

结缘沈家村:“我会回来的!”

于天是标准的“90后”,年出生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年6月,毕业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的他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路。

年9月,热衷公益的于天跟随一个爱心组织到云南丽江市宁蒗县发放一批捐赠衣物。到了那儿,他听说永宁乡沈家村有个老师叫王忠华,在山里支教12年,一人教授全校24个学生,既是老师又当家长,还兼任厨师,始终坚守在这座山村小学。这让于天心头一热,当即决定去沈家村走一趟。

“那次正赶上沈家村修路,天还下着大雨,王老师骑着摩托车接我们进村,有的道路特别泥泞,只能推着车走过去。”于天说,那天他两条腿都陷在了泥里,鞋子差点拔不出来。

到了沈家村,于天了解到,这里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24名学生全部由王忠华一人授课。看到破旧的房屋桌椅,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于天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像王老师一样到这里来支教!当时,他认真地对孩子们说:“我会回来的!”

回到家乡后的小于总在回想沈家村一行的点点滴滴。今年3月29日,于天决定,让自己的人生梦想从云南翻开新的一页。他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衣物只身前往丽江,开始了自己的义教之路。

虽然不是第一次去,但独自前往的困难还是比他想象的要多。从北京坐4个小时的飞机,途经昆明到达丽江,然后坐8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达宁蒗县,接下来和几个人拼辆面包车,经过两个小时到永宁乡,最后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沈家村。

“用自己双手为这里做点事,再苦也值得!”

3月30日,于天第一天作为老师站上简陋的讲台。“你们还记得我吗?”他问。让他没想到的是,20多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于老师”三个字。小于的眼眼眶一下子湿润了。原来,孩子们都在盼着他能早点回来。

和王忠华一样,于天在这里样样都教,语文、数学轮流教学,还第一次为孩子们开设了英文课。第一天放学的时候,孩子们拉着于老师的手:“于老师,于老师,明天你还来吗?”看着孩子们一双双企盼的双眼,于天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来!我还要跟你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山里的条件与家乡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海拔米,学校在山上,海拔达到了米。每天早上,于天和王忠华老师一起上山。正值雨季,摩托车不能骑,只能走路上山,一路上到处泥泞不堪,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上下山一个来回要差不多4个小时,于天去时带的三双鞋都被磨破了。

中午,于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做午饭。挖点野菜做个汤,烤几个土豆——这是他们每天固定的食谱。下午放学后,于天还要帮着王老师做一些农活。

“雨季山里湿气很重,衣服穿了一天就得换,要不可能会染上湿毒。睡觉的地方更是潮湿,而且还有很多跳蚤,晚上经常会被咬醒,起来一看,浑身上下到处都是包。”于天说,对于从小没吃过苦的他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挑战,但从他决定去支教的那天起,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看到村里没有洗浴设施,于天捐资为村里修建了一个浴室。从选材打地基到垒墙刷墙,最后到封顶,都是他一手操办。双手被磨破,又被石灰烧得生疼,但于天从无怨言:“用自己的双手为这里做点事,再苦也值得!”

“光靠捐赠物资改变不了根本面貌,要靠教育改变他们的思想。”于天说,他是继王忠华老师后,来到沈家村支教的第二个老师。但是这远远不够,只有更多的人走进来,才能真正帮助山里人改变现状。

采访于天的过程并不顺畅,山里信号不好,他的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
白斑医院哪家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xw/59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