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本质是连接。7天来,共同生活、一起实践,让我们相互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七天来,走村串巷、翻山越岭,让我们与西双版纳这片土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把新闻写在了西双版纳的土地上,践行了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在“象”往之地的绿野之歌——“多彩中国云南?”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活动总结会上,中央民族大学带队老师张垒这样说道。7月16日至22日,“象”往之地的绿野之歌——“多彩中国云南?”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活动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圆满完成。实训活动中,师生们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乡野村寨,与各民族、各行各业的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用镜头定格真实瞬间,用笔触记录社会变迁,记录下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上的动人瞬间。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处,师生们仍围坐一起,热烈讨论,精心撰写报道,持续完成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新闻作品。7所高校的师生在西双版纳的缤纷之旅都发生了哪些精彩邂逅亦或是不期而遇呢?一起来看出发——迈向“象”往之地,倾听绿野之歌↓↓↓深入参与体验“象”往之地的生活连日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及云南师范大学等7所知名学府的新闻传播专业师生们与云南网记者们一起,怀揣着好奇与渴望,深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雨林腹地,蹚水穿林,挖故事感真知。苍翠蓊郁的林木遮天蔽日,生物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着迷。师生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傣族竹楼的宁静与雅致,还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在基诺山寨,跟随“小布”的步伐,走进“舅舅的后代”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在曼远村,探访傣家小院,体验傣族慢轮陶的制作,感受时间在指尖慢慢流逝。在曼勒美术村,与青年画家岩温叫一起,共创一幅墙绘,在西双版纳留下属于他们的痕迹。在曼龙勒村赶一场摆,坐在原生古树林里,品尝地道的傣族美食。在贺开古茶园,在云端集市邂逅古老茶山孕育的新茶饮。在望天树景区树冠走廊,见证热带雨林的壮丽青翠。一起感受雨林魅力师生们深入村寨,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聆听老一辈讲述西双版纳从自然生态到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见证青年一代返乡创业,用汗水和努力将乡愁化作美好未来。真正实现了从旁观者到记录者的身份转变,用心感受这片热土上的生机与活力。创意无限描绘色彩缤纷的西双版纳面对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及其背后的故事,实训营的师生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与创意,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与时俱进采用年轻态、轻量化、充满创意和乐趣的表达方式,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一系列既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又能够触动青年一代心灵的融媒体新闻作品。创意十足的新媒体作品:图为:《如果西双版纳植物会说话》   图为:《如果基诺文物会说话》生动有趣的图文报道:妙趣横生的短视频作品:从短视频的生动记录到漫画、长页、互动产品,从沉浸式讲解到图文并茂的深度报道,不仅展现了西双版纳的自然美景与民族文化,更深刻挖掘了其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手法,让云南的故事、西双版纳的故事在新媒体平台上焕发新的光彩。独到视角阐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此次实训活动特别强调了以青年的视角来讲述中国故事。在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师生们以青年人的热情与活力,捕捉到了那些往往被忽视的细节与情感,用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具时代气息、更立体、更多元的西双版纳。师生们不仅记录了西双版纳的风貌人文,更深入挖掘了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以及当地人民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奋斗。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西双版纳的一次深情告白,更是中国青年向世界传递正能量、展现自信风采的生动实践。通过这些独特视角的作品,“云南经验”以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赢得了广泛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xx/14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