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门面,为新闻内容做广告;又好比新闻的眼睛,是新闻内容的精华。广义的新闻标题,指的是新闻传媒上的新闻、文章的题目;狭义的新闻标题通常特指新闻传媒上新闻这种特定语体的题目。鉴于新闻标题内部存在不同的领域层次,我们把研究范围缩小至狭义的新闻标题,即标题的正题,并以《人民日报》年10-11月份的正标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拟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并不比写一篇新闻省力,这其中有三点原因。

标题属性

好的标题,尤其是新闻标题总括全文内容,明晰作者观点,启发读者联想,且格式新颖别致。要达到后面两个要求,往往要求我们在修辞上下一番工夫。所谓“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一个新颖别致、富有修辞色彩的标题是传播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受众心理

从受众心理着眼,在新闻标题写作中巧妙运用修辞,会令人耳目一新,满足大众的多种心理与审美需求,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味,加深对新闻内容的了解。当下报纸杂志满天飞,互联网快速地用大量的信息轰炸着人们的眼球,人们无暇详细阅读,往往只看标题,如果标题不能吸引人,一篇新闻稿的价值就此结束。

创作手法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好的标题可以大大提高新闻的阅读价值,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内容增添一些趣味和悬念。相同的报道内容,不同的新闻标题,就有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和读者反映。运用好修辞,能使新闻变得形象具体,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引人回味。

而好的新闻标题,常用以下八种主要修辞方式。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在一些要点处做简要说明。

《汉堡》一文主要报道了中德共建绿色海上航线计划的重要进展——汉堡港务局邮轮岸基供电系统,这是欧洲第一个、也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邮轮岸基供电系统。标题采用比喻修辞,将“邮轮岸基供电系统”变为简洁传神的“‘插电式’港口”,作为新闻标题,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高校应用题“怎么破”》是对浙江部分像应用型转变的报道。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破解应用题的过程比喻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一方面,表达了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困难,同时,作为新闻标题,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三篇新闻为什么用“同心圆”比喻两岸?是因为两岸人民有着血脉相连的民族纽带,来自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70年时光流转,尽管两岸还存在一些复杂的矛盾和分歧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共同体意识仍然熔铸于两岸同胞的内心深处。“两岸同心圆”,既体现了血脉亲情,更含有家国情怀。

第一篇文章是一篇号召各地以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乍一看,难免对修辞分类觉得诧异。道德模范也是人,怎么能是“拟人”呢?但进一步想,诸如让文明道德走进社会、让欢乐走进基层,都是拟人修辞,而道德模范也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中,报道中主要讲的是让模范报道走到人们心中。所以显然仍是拟人修辞。

《云南释放一带一路魅力》则是对云南多个一带一路项目的集中报道,包括云南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和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共同开发的万象中心及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和马尔代夫总统亚明第三届南亚—中国博览会上热情“推销”的项目。从标题到文章具体内容,使用了很多次拟人修辞。

以第一篇新闻为例——先是导演以向观众要菜单(代替表演名单),再以网友“点菜”回应导演,可以发现这段新闻标题中把人当作物来写,以“点菜”表示网友心目中的“菜单”人选为刘德华赵本山。善用了修辞手法,能够增添了趣味性,符合了娱乐新闻标题当中应有的娱乐与趣味性。

而《网络谣言》一文中,以任性来进行“拟人”修辞手法,让“自由”拟人化。借此来表达网络谣言就犹如人类“任性”行为,告诫网民不允许再“任性”,也不允许“自由”这一次被滥用。

比喻:可以看到,极少有明喻和暗喻,基本是借喻。简洁明了,只把喻体呈现在话语层面,理解需要听读者根据语境补足,充分借助联想。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

《我愿》是一篇人物报道,讲述刚刚被评为全国好警嫂的陶红英,与因工失明的丈夫“潘公安”相识、相知、最终相守在海拔00多米的大山里11年的故事。这里实际是用“眼”代“视力”,是典型的用具体代抽象的借代修辞。需要注意的是,“我”和“眼睛”之间不具有替代关系,如果单独说“我是你的眼”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这里的使用中并没有这一层意思。这里的“眼”和“视力”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建构功能,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这一组借代属于固定借代,人们习得这种词语符号的时候已经知道其借代意义,而且借代意已经进入语言体系。

《泰山》一文中,“鸣枪”是一种借代,指代比赛开始。在标题中用很有现场感的一个具体动作代替抽象的“开始”,生动又有表现力,符合新闻对标题的要求。

移就是指“把属于描摹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来修饰、描写乙事物”。“敞亮”本身有三个意思,一是(地方)宽敞明亮,这个也是本意,二是比喻不含糊或不会误解;或思想认识提高,心里显得开阔,三是形容人做事、说话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拐弯抹角,这一点多用于东北方言。在此处,“敞亮”使用第二个意思,不含糊不误解。

在这个标题中,并不是“办税查税”越来越“敞亮”,二是“办税查税的企业、税务部门”越来越“敞亮”,知道如何进行办税查税,不含糊、不误解。这一移就的用法类似于“囊中羞涩”等。通过转换修辞对象,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移就: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移人于物: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移人于人: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移物于物: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

《许昌》是对长期严重缺水的河南许昌治理水系成功的报道。标题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在听觉和视觉上具有整齐美,让人想起“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将雅致的对偶运用到标题中,既简练传神地描绘了水系治理成功的盛大场景,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加强了传播效果,又体现了对偶的文化功能和文化修养功能,使标题含蓄而富有韵味。

《口袋》一文是对中国消除贫困奖的获得者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沙吾尔·芒力克的报道。标题运用对偶,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沙吾尔·芒力克的脱贫经验,既具有听觉和视觉上的整齐美,又易于记忆。相比于前一个对偶标题,这个标题更佳口语化,贴近报道主人公的身份。

本文报道了马球运动的概况以及延庆发展马球运动的情况。标题运用双关的手法。“马上”既是说马球运动是在“马上”进行,又与文章内容“随着经济发展,近十几年来马球运动在北京兴起”相符合,表达了希望人们马上参与到马球运动中,推动马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教育强则国强》一文报道了被教育扶贫改变人生的杨国强,事业有成后投身教育的故事。这里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既是改编,又有“少年”和“教育”相和,用典巧妙。

《国之交》标题用典。《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晋国)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后人将此概括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本文主要讲的是北京三元桥才用桥梁整体置换工法,在43小时内完成修复工作,若采取常规施工方法,需要影响交通至少两个月。这个标题采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就意义内容来说是对比,就结构形式说是对偶。通过“旧桥”和“新桥”的对比、“两月”和“两天”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施工效率之快,同时利用对偶的手法使题目的结构更加鲜明,言简意赅地传递出本文的信息。

小标题“拧紧总开关,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习近平讲话原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小标题“扎牢铁笼子”习近平讲话原文: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选自:《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形象比喻篇”目录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要勇于冲破观念障碍和利益藩篱

蹄疾而步稳——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思维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0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06

拧紧“总开关”——理想信念的核心问题

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形成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做“蛋糕”与分“蛋糕”——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04

死水一潭与暗流汹涌——切实保障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有序

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态与经济的相互支撑与转化

“压舱石”与“助推器”——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防止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亚太地区要构建更紧密伙伴关系

修辞分析一:作用

1.强调语义

运用辞格以强调语义,使新闻标题语义集中突出,在强调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这类标题常用的修辞格有对偶、对比、对照、引用等。

新闻标题强化语义,主要是通过“比”与“引”来实现的。对偶中可用对比,但对偶侧重形式的表达,对比则侧重内容的表述,对照中也有对比,但它侧重相对相反方面的比照。用“相比较”的方法来制作新闻标题,是加强语义的重要途径。“引”,无论是明引或暗引,都是使语义凝聚到“引用语”上,从而得到强调。

.加强语势

运用辞格以加强语势,使新闻标题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势,强有力地去影响读者,感染读者,这类标题常用的修辞格有对偶、排比、层递、回环、反复、呼告、设问等。新闻标题加强语势,主要是通过结构的铺排,意义的推进来实现的,排比层递在结构上是铺排的,而层递则更从意义上强调,逐步向前推进。回环是变换词序的重点,反复是不换词序直接复用,都能达到加强语势的功效。呼告设问则从语义语气的表达上使语势得到加强,与前者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3.增强形象感

运用辞格以增强形象感,使新闻标题的达意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使读者获得对标题内容具体物象的感知,常用的辞格有比喻、借代、比拟等。

新闻标题增强形象,主要是通过描绘性的辞格使语义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真切可感,比喻比拟即是;借代则突出人或事物与之相关的某方面的特征,不仅形象生动,有时还可收到诙谐有趣的效果。

4.增添情趣

运用辞格以增添情趣,使新闻标题幽默含蓄,轻松明快,并带给读者新颖别致、情趣盎然的感受,这类标题常用的辞格有双关、化用、拆用等。

新闻标题增添情趣,主要是借词语谐音、变形而使语义发生变化,以满足新闻标题临时表达的需要,其情趣就在谐音拈连、谐音换字中产生,在套用、化用、拆用、改变词语的书写形式中产生。

修辞分析二:艺术美感

我们在提炼新闻标题时应积极运用以上这些修辞手段来为标题润色,从而使新闻标题具有多种艺术美,让读者在阅读的第一印象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

含蓄美,用比喻、比拟、借代、用典等。

形象美,具有可视、可闻、可感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形象化的标题在报纸上不时出现,且有增无减,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比喻和比拟。

做“蛋糕”与分“蛋糕”;打“老虎”,拍“苍蝇”。

幽默美,诙谐的语言,形象化手法,启发人们思考。双关为主,《“马上”挥杆体验激情》;打“老虎”,拍“苍蝇”。

音韵美,结构上音韵和谐,语调优美,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如双关和对偶。如:《许昌:道道河闸开盈盈清水来》

对称美,用数字相等,结构相似语句成对排列,给人以美感。如:《口袋鼓囊囊精神亮堂堂》

还有复叠美(同类字词语的反复使用,深化主旨,富于节奏感),气势美(修辞中的排比、层递,达到这一效果)、色彩美等。

新闻标题若提炼得好就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感染力,这样,新闻报道拥有的受众越多,就越能说明其报道的价值,也才能把新闻标题具有的艺术美反馈出来。

新闻具有特殊性,真实性、时效性仍是新闻的第一要义。修辞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所以新闻标题语言运用修辞格,一定要注意言之有物、概括精当、信息突出,切忌搞成文字游戏。

但这并不是说形式就不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新闻标题正是新闻事实和语言修辞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对新闻标题语言进行修辞上的锤炼是十分重要的。

(文北大汉语修辞学课新传小组,封面图片刘婵)

课堂之声,修辞立诚

汉语修辞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xx/60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