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县红色文化资源分布 海兴是全国革命老区县,所属7个乡镇个村都是革命老区乡村,厚重的革命历史造就了海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国家的根,是民族的魂,是一个地区持续、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在全面改造提升农村面貌行动中,按照省委“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以红色文化为软实力,建窗口,树形象。以“三个原则,四个结合”为总揽,全面改造提升海兴农村面貌。 苏基镇 1、邢王文村----中共冀鲁边区党委驻地。冀鲁边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建的一个战略根据地,区党委下辖3个地委、31个县委,当时直接威胁着日军侵占的天津、济南、沧州、德州等城市,控制着这一区域的南北海路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年8月,区党委在这里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刘少奇对冀鲁边区的重要指示,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多次向这里做指示、发电报,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也多次来这里指导工作,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在这里成立并颁布施政纲领,区党委就在这里领导边区万军民度过了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年代,同时在这里还妥善处理了震惊全国的大赵村惨案。 2、王常丰、献庄------北海银行两个地下印钞所在地。北海银行是由我党领导的地方政权建立的金融机构,它发行的北海票是人民币的前身,这两个印钞所是抗战时期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的两个印钞机构,当时各有大小石印机数台,印制的票币有一角券、五角和一元券三种。五角券,古铜色,选用小山的古寺庙图案为背景;一元券,绿色,以小山全景为背景,配以老汉牧羊的图案,三种票面上都印有“北海银行冀鲁边”字样,在当时,它对于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根据地的军需民用,对于稳定市场,发展边区生产贸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苏基村------杨靖远烈士遗体装殓处。杨靖远,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兼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年11月12日杨靖远带部队从苏基出发,攻打伪顽孙仲文部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敌人用铡刀把杨专员铡为三节,人头挂在寨门上示众,反共气焰十分嚣张。肖华派符竹庭、崔岳南率部从苏基出发直攻大赵村,生俘孙仲文,全歼其部。苏基民兵队将杨靖远尸首运回苏基,村民选最好的棺材对烈士进行装殓,在追悼大会上,肖华亲笔题写挽联:“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盐山县曾更名靖远县以示纪念。 小山乡 4.山后村-----黄骅三烈士安葬处。黄骅、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六旅旅长,陆成道、冀鲁边军区参谋处主任(参谋长),陈云彪、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年6月30日,黄骅同志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军区侦察工作会议,叛徒冯冠奎带人突然闯入会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赵村惨案”。惨案中有五名与会领导同志牺牲,四人身负重伤,交战中又有两名警卫人员牺牲。事发后,山后村党支部书记刘崇喜、民兵队长刘学更奉命带三辆大车,火速赶到大赵村,连夜将三位烈士的遗体运至山后,悄悄安葬在村旁。当时,由于斗争错综复杂,形势多变,未能召开追悼会,也未举行任何悼念活动,只有黄骅烈士的妻子顾兰青在场亲手把一件美国毯盖在黄骅烈士身上。大赵村惨案的其他受害者,军区司令部作战股副股长崔光华、一军分区作战参谋董兴根及两名警卫战士的遗体由曹庄子村支部组织人员运出大赵村,安葬在曹庄子附近(毕王文与曹庄子之间)。 5.付庄子村----《烽火报》社旧址。《烽火报》是中共冀鲁边区党委的机关报,创刊于年10月,年7月,在抗战最艰苦时期转入付庄子,坚持出版,当时油印、4开4版,三日刊,每期印份,电台天线连接两块细钢片,用秫秸架起。年12月,《烽火报》与军区政治部的《前进报》合并,改称为《冀鲁日报》,改8开4版,每五天一期。为抄收延安新华社电讯常到小山高处直接抄收。在残酷的抗战时期,《冀鲁日报》作为冀鲁边区党委的抗战喉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报道抗战消息,揭露敌人阴谋,成为党群联系的纽带,鼓舞斗志的号角,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 6.小山惨案遗址。由于小山区是坚强的抗日根据地,遭到无棣张子良顽六旅的极端仇恨。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四)正逢小山大集。张子良乞求天津、济南9架日军飞机肆无忌惮地把炸弹倾泄在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小山赶集人群中,顿时集市上尸体遍地,血流成河。9月26日和28日,日军的飞机再次轰炸小山,敌机三次对小山的狂轰滥炸,造成名无辜百姓死亡,余人被炸伤,使小山四村“家家传哭声,无人不戴孝。”制造了震惊华北乃至全国的小山惨案。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欠下中国人民的又一笔血债。 7.李良志村---何士兴烈士墓。何士兴,八路军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参谋长,四川川北人,汉族,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战初期到冀鲁边区。年10月在攻打曹家庄战斗中牺牲,李良志村党组织将其安葬于此。年经原回民支队政委、云南省人大主任王连芳提议,沧州地委书记郭枢俭批准,海兴县政府将该墓进行修葺,改由砖石水泥结构,并重新树立墓碑,现移至曹庄子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曹庄子村----革命烈士陵园。占地平方米,内有小山惨案纪念碑、大赵村惨案纪念碑、三县长就义纪念碑等17通高大的纪念碑,分别镌刻着各大惨案事件的祭文和全县位革命烈士的英名。陵园四周松柏环绕,西侧为人民英雄祠堂,内有黄骅、路牟班、姜魁文等10位烈士生平及事迹介绍,另有全县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人物简介。该陵园是由海兴县离休老干部张凤鸣同志以个人为主出资建造的一所全国独具特色的个体烈士陵园。为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赵高庄----回民支队与日伪决战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是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政治工作队,在斗争中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津浦铁路以东华北南部大平原坚持对敌斗争,作战百余次。粉碎敌人多次扫荡,攻克40多个据点,歼敌达多人,为扭转边区抗日局面立下汗马功劳。年春,回民支队司令部及第一、四大队驻赵高庄子,日伪军“扫荡”队突然从小山出发,包剿赵高庄,妄图一举消灭回民支队。在赵高庄群众支援下,支队长刘震寰亲自指挥,我军利用有利地形,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日伪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遁逃。我军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40余支,其他战利品一部。 张会亭乡 10.杨店村----高树勋将军居驻旧址。高树勋,国民党第十军团暂编第一军军长,年12月,率部进入冀鲁边区,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合作抗日。当时,高军军部设在刁庄,高树勋将军驻杨店,现该村仍保留着高树勋将军使用过的椅子、桅灯、杌子和拴马桩等。八路军挺纵司令肖华同志对高军采取了“有礼有节”、“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促使高军与我军订立了“互通情报,互保伤兵,配合作战”的抗战协定。在共产党的感召影响下,高树勋主动向人民靠拢。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率新编第八军万余人在邯郸内战前线起义,形成巨大影响,在全国掀起“高树勋运动”,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多有提及。解放后,高树勋将军担任河北省第一副省长,年海兴县成立时,高树勋将军取靠“海”而“兴”之意,亲自定名海兴县。 高湾镇 11高湾村----全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的地方。年九.一八事变后高湾东街的杨正泉(杨洪芳)因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从东北弃军,毅然返乡寻求抗日救国之路,他与刘格平派来在田庄教书的共产党员傅仙坊取得联系,经中共津南特委批准,由傅仙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县第一名党员。杨正泉先后介绍高湾街杨洪德、杨玉鑫等4人入党。年1月经中共津南特委批准,建立高湾党支部。杨正泉任书记,傅仙坊任特派员,这是我县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在杨正泉、傅仙坊的积极努力下,高湾一带党员已发展至11人年11月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来高湾,他亲自将高湾支部改建为中共高湾区委。杨正泉任书记、傅仙坊为特派员,这是我县第一个区委组织。年海兴建县时,河北省委任命原高湾区委的平景儒任海兴县委书记。 12.大路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特务团发祥地。年“西安事变”后,在津南特委邸玉栋的主持下,由共产党人杨正泉、路牟班发起,在高湾、大路庄一带建立抗日救国五人团。以“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为口号,发展抗日救国群众组织。并在大路庄建立起一支40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年8月这支抗日力量发展至多人,并拥有一批枪支武器。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组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大路庄抗日武装队伍统编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特务团,路牟班为团长。特务团建立后,作为救国军的主力部队,先后参加了围攻盐山城,攻打无棣城,全歼南皮县董村镇日军,夺取庆云城。收复乐陵城的多次战斗。特务团连战连捷,在短短的时间里,从日伪手里夺回了大片国土,年9月被编为八路军正规部队。年6月,路牟班在清河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40岁。 路牟班烈土墓现葬于大路庄。 赵毛陶镇 13.大尤村----中共黄河支部诞生地。黄河支部是由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亲自建立并领导的一个比较活跃的由青年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九.一八事变后,在北京宏达学院读书的共产党员刘芝山(刘如栋)回到家乡大尤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同盐山中学的学生党员傅富亭(傅保桢)接上联系,2人先后介绍小梨园教师张崇芳、献庄教师刘星元等5人入党,年9月经中共津南特委批准,建立党支部。取名黄河支部,由刘格平同志直接负责,书记刘芝山,特派员傅富亭。年刘芝山牺牲,上级根据黄河支部活动基础,决定建立中共尤村区委,尤村区政府和区队,成为坚强的抗日根据地。 14.摩河、房庄----漂亮的伏击战发生地。年冬,日伪军多人从羊二庄据点出来到摩河村、房庄一带抢掠。我军得到一情报后,第三军区副司令员黄荣海率4个连及回民支队2个大队,设伏包围返回之敌。当敌进入“口袋”里。黄荣海指挥部队向敌发起猛烈射击,敌死伤大半。一部分日伪军拼命向羊二庄方向逃窜,另有一部分日伪军退到许官村里,绝大多数被歼。这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抗战情绪,成为一次漂亮的伏击战。 辛集镇 15.辛集村----民主爱国人士杨虎臣故里。杨虎臣,年生,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年任山东省议会议员,由于他施善好舍,经常送粮周济贫民,推选为利津厘捐局长,不久又任山东平粜局长,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与活动在当地的国民党十军团暂编第一军军长高树勋结识,受其抗日思想影响,便卖了大部田契,购置武器,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并自任无棣县(当时辛集属无棣县所辖)抗日自卫团总指挥和乐陵、盐山、庆云、阳信等5县民众抗日联部副总指挥,并率部在当地多次与日军作战。成为山东省督军署咨议,年夏,因其抗日主张与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发生矛盾,忧愤成疾,病逝于辛集村。 16.魏庄----载入史册的攻克战之地。冀鲁边区与清可区隔河相望,但无棣张子良顽军竟派一个营在鬲津河北岸魏家庄安设据点,阻止两区联络,两区决定,必须拔除这一据点,我先派出侦察兵对该据点进行侦察,于年9月22日派十六团,由小山区队及各村民兵队配合,采取里应外合.声东击西和围点打援战术拔除魏庄据点。将敌一个营和一个民团彻底击溃,毙俘敌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余支,为我军南下扫除了障碍。成为冀鲁两省的精典战例,被载入史册。 17.魏庄村------爱国将领韩文炳故里。魏庄籍爱国将领韩文炳,抗战期间,从空军中尉作战组长一直提升到航空教导大队中将大队长,在八年抗战中,他始终没有离开抗日前线,他把在中央航空学院学到的作战知识全部用到了对日作战上,他深知只有国共两党的联合才能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年春,他亲自指挥将常州机场五架飞机,三架调往重庆,两架调往延安,以增援共产党的抗战。同年夏,他又调杨州机场周致和、高岗等人架飞机增援延安,并下令杨州机场警卫营全体官兵接受新四军的指挥。他的真诚合作与一心抗战的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不满,年冬,蒋介石下令将韩文炳逮捕,并于次年11月6日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18.西马庄----高树勋部与日军作战地。年3月18日午时,日伪军余人来西马庄扫荡,根据高树勋(驻杨店)的命令,驻守在西马庄的高部三营营长张国权率全营官兵出村抵抗,在西场土地庙前与敌相遇,并展开厮杀。营长张国权赤膊上阵,冲杀在第一线,全营官兵3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气急败坏的日军竟向村内发射余发炮弹,然后狼狈逃窜。 香坊乡 19.郭家庄-----全区一等支前模范村。在参军支前运动中,郭家庄村齐头并进,在复查中动员15人参军,向地主清算出80石粮食分给贫民,完成2次运输支前任务,组织插伙集体生产,全村户个劳力组成12个队,每队三个组,按劳力记工算帐,组织了妇女基干队,不但参加劳动还站岗放哨,年4月29日荣获渤海区“一等支前模范村”,在全区记功大会上受到表彰,《渤海日报》给予报道。 20.海丰村----大口河保卫战宣传窗。渤海三军分区海防大队进驻大口河后,卡住了天津日军到渤海区掠夺粮油等物资的咽喉。年夏初,驻津日军特务头子清水正夫率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大队分乘军舰2艘、小火轮4艘及机帆船数条进犯大口河。海防大队与敌激战7昼夜,采用前后夹攻等战术将敌击退,毙伤日伪军余人,缴获敌小火轮一艘。年8月,海防大队二连连长魏连元带两个排乘小火轮在海上执行巡逻任务,截获由山东烟台一带逃往津塘的伪军的两只大木船,俘船上伪军70余人,缴获70余支枪。所俘伪军经教育后全部释放。 赞赏 长按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白癜风报销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