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大理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的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第一台外场演出在我校文化广场举行。来自大理州、迪庆州、文山州、昆明市、西双版纳州,怒江州约位民间艺人带来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歌舞乐表演。

首先开始表演是大理代表队传统类表演《巍山打歌》,随着音乐的响起,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与古朴厚重的民族器乐声相互融合,富有节奏感的打跳将欢快的气氛转递给台下的观众,迎来观众的阵阵掌声。昆明市代表队的传统类声乐《大河涨水沙浪沙》也丝毫不逊色,乐曲的慢板宽阔明亮,快板轻松活泼。迪庆州代表队的《尼西情歌》将吉他与民族唱腔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接下来西双版纳州代表队的一首《玎声传情》,奏出了绵绵情意。而文山州代表队的姑娘们表演的《幸福水》则让会场掀起了浪潮。怒江州代表队的《开益》,大理州代表队的《二里半腔》展现了云南省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迪庆州代表队的《傈僳族葫芦笙演奏》,凭借着慷慨激昂的演奏一次次振奋着现场观众的心。昆明市代表队开始演唱《我家西山》及文山州代表队的一首《回家》让所有人陷入“低头思故乡”的情绪。怒江州代表队的《民族团结颂》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传统美德,最后,西双版纳州代表队以一支《簸箕·象脚鼓》结束了本次演出。

此次展演以声乐、舞蹈,乐器三类为主,表演的节目分为传统性节和创新性节目两个表演类型,表演者们将所有的自然馈赠使用得游刃有余,不同的民族通过将不同的色彩加以改造和运用,锻造出了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也凭借着各民族独有的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语言、民族唱腔展现了民族歌舞乐的独特魅力。

据悉,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自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深受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和各民族群众喜爱。在本次展演中,演员们通过传统和创新两大类节目将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充分展现。各个州的代表队带来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乐表演,将对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文字来源:大学生通讯社王冰鹤李晓娟

图片来源:付智敏

责编:王平

校对:王平

终审:刘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zx/10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