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17日),新华社以《背着“药罐”为民办实事》为题刊发通讯追记贵州余庆县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今天,《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贵阳晚报》、贵阳新闻网等媒体分别刊发播出余庆县沙堆村原村主任刘孝刚先进事迹稿件。 时代先锋 在他心中,扶贫最重 ——追记贵州省余庆县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 人民日报记者郝迎灿今年9月2日凌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年仅5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为之奋斗了30多年的“鸡鸣三县”的省级二类贫困村。临“走”时,他还惦念着全村37个村民组,仍有2个组尚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村委会办公桌上,至今留着刘孝刚两件“遗物”:一个中药罐、一个日记簿。翻开泛黄的日记簿,他对村民承诺的20件实事分别作了不同标记:全村通组公路已全部硬化、集中居民区都装上了路灯…… 放弃兽医当村官 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皮正喜说: 从优秀防疫员到全票当选村干部,群众当中有口碑 沙堆村距关兴集镇5公里,下辖37个村民小组,户人,底子薄、环境差,贫困发生率29%,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 年,刘孝刚成了沙堆村唯一有兽医资格的防疫员,那时候他刚满18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我还以为他就来混个差事,没想到,他在这个行当一干就是20年,跑遍了沙堆的村村组组、角角落落,医治牲畜上万头,为群众挽回损失数百万元。他的敬业、奉献和坚持,在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获得全市“优秀防疫员”称号。 后来处熟了,喝上两碗烧酒他就跟我抱怨,“你看看别的村子,不是搞旅游就是种茶种烟,日子过得滋润,沙堆村连水泥路都没通几条,望天种几亩稻子、苞谷,别说小康,脱贫都难!”我说你端着防疫员这个饭碗饥不着寒不着,操那闲心干啥?他就摇摇头不说话了。 没想到,年沙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他谁也没告诉,自荐竞选。村里哪户没请他给牲口看过病、不识得他刘孝刚?最后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从防疫员变成村干部,刘孝刚角色变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更热了。一年天,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村里的发展。女儿出嫁时,他蹲在产业基地悉心指导;爱人生病住院时,他在发展一线化解矛盾……他媳妇王兴兰常跟我抱怨说,“家已经成了孝刚的旅馆了。” 年,任期即将结束时,家里便劝他不要在村里面干了。大伙知道后,沙堆小学校长韩林华牵头邀了几个村民来到刘孝刚家,恳请他继续干。面对群众的期盼,他最终决定参选。这年底,刘孝刚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路通了,桃树成林了,您却走了...... 村监委会主任王龙庆说: 路通了,桃树成林了,刘主任却走了
通往沙堆村粮山片区的公路,弯多路窄地险。如遇下雨天,道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农产品出山难上加难。路一直是困扰粮山人祖祖辈辈发展的最大障碍,镇里村里为了这条公路也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当选村主任那年,刘孝刚横下一条心,带领村民苦战寒冬三个月,将3米宽的粮山路拓宽成了.5米。一时间,刘孝刚开山凿路的故事传为佳话,市县相关领导闻讯后到现场观看。很快,一条宽.5米,长7.5公里,投入万元的道路硬化项目,在众人筹资合力帮扶下顺利实施。 路通水旺产业兴。公路像玉带一样缠绕在粮山上,让享有盛名的“大凉山米”等农副产品走出大山,8个村民组的人踏上新马路,走进新生活。 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年,刘孝刚争取项目资金万元,修建机耕道12公里、生产便道16.2公里,整治改良土地亩,受益群众余人。 为破解产业结构调整难题,刘孝刚请来土肥专家,分析土壤结构,进行测土配方,发现粮山一带很适合种茶叶,他结合县发展茶产业政策,带动67户贫困户发展绿茶2亩,实现年产值万元。 随后,刘孝刚又引入云南遵义商会,在亭子坝一带,发展“美国红桃”1余亩,并建起产品深加工厂,附近个村民组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形式,实现整体脱贫。 路通了,桃树也成林了,这么好的刘主任却走了。 不忘初心,坚守承诺 妻子王兴兰说: 他晚上疼得直哼哼,第二天又跑村里去了
他半夜胸口常疼得睡不着,只能用镇痛类药物缓解。医院查查,他总是说村里忙,走不开。直到去年9月初,疼痛实在难忍,孝刚才和我去了遵义医学院。一份“肺癌伴肝转移晚期”的病情诊断书,让我蒙了,回来的路上他一句话没说。 原想着他知道好歹,该歇歇了,没想到他晚上在床上疼得哼哼一夜,第二天又跑到村里去了。去年12月25日,病情刚刚稳定,医院的孝刚接到电话,得知投资万元的亭子坝工程停工的消息,马上向医生请求出院,主治医师拒绝了。没想到他夜里偷偷跑了,留下我办手续。回去后他提着药罐挨家挨户走访,做群众思想工作,亭子坝工程得以继续实施。 今年8月底,快走的那几天里,医院,孝刚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翻开随身携带的日记簿,让我通过电话帮他一一了解:亭子坝小康寨建设如何,堰沟打龙塘“一事一议”项目推进怎么样,凉桥机耕道建设是否顺利…… 孝刚还是走了。在外打工的王运兰买了她这辈子第一张飞机票赶回来看孝刚,说为了她这个已经嫁出去的姑娘办准生证,孝刚前前后后跑了一个多月,要当面来说声谢谢;身有残疾的曾兴云也来了,他说刘主任是大恩人,要不是他帮忙联系挖机、协调占地,那条米的进家水泥路也只是个盼头…… 《人民日报》(年11月18日09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一心为村庄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追记贵州余庆县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 光明日报《路通了,桃红了,可老刘走了》 经济日报《最念是乡亲--追记贵州省余庆县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 中国新闻网《村官带贫困村奔小康后病逝:还没有人脱贫我不能死》 中国青年报《向死而生的37天--追记贵州省余庆县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 农民日报《平凡岗位铸造非凡人生--追记贵州省余庆县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 贵州日报《一位村干部生命的最后37天--追记余庆县沙堆村原村主任刘孝刚》 当代贵州(当代先锋网)《刘孝刚:生命最后一年背着药罐兑现20个承诺》 贵州都市报《药罐村主任办了19件事--弥留之际,还在牵挂最后一件事:村民饮水问题》 贵州商报《一位村干部的最后37天--追记余庆县沙堆村原村主任刘孝刚》 贵阳晚报《余庆县一村主任率众种树、修路12年,如今在岗位上病逝--他常头戴帽子、身背药罐子、手拿本子,因此得名》 贵阳新闻网《放弃兽医当村官一心为民办实事》 遵义晚报《身患绝症却不忘当初的承诺--“三子主任”心系村民直至生命尽头》 另外,刘孝刚先进事迹稿件经各大主流媒体刊发播出后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网易、新浪、凤凰网、中国网、北京晨报网、东方网、新民网、西部网、华龙网、环球网、和讯网等近50家网站转载。 推荐阅读 新华社播发通讯追记余庆一村主任为什么?余庆老农收藏年宗谱其家族或为铁木真后人余庆县“五心”教育模范评选全面启动,欢迎您推荐!遵义移动将投入5亿元打造“智慧余庆”丁常琴担任余庆县全民健身活动形象大使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zx/50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