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霸州人讲述霸州民间故事,让我们随着高树山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一起轻启时光的大门,回溯岁月长河里霸州别样的风采,感受那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古朴情怀。本平台将为您连载霸州人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欢迎您收听收看。

大红萝卜

  乾隆年间,霸州马坊村有一家姓高的,以种菜园子为生。家里人口多,祖孙三代,辛辛苦苦,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小孙子名叫高适,打小就聪明好学,而且非常孝顺。他在本村的私塾里念书,自幼就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零碎家务活,总是和哥哥抢着干,对父母恭恭敬敬,对爷爷奶奶侍奉得特别殷勤。因为家里穷,吃喝不富裕,他总是让爷爷奶奶和爹娘多吃些。有时奶奶看着他只喝点汤,不吃饽饽,奶奶心疼孙子,就说:“小孙孙,你怎么不吃饽饽呢?”小高适怕奶奶伤心,赶紧说:“我吃我吃。”就吃一点饽饽,但是稀的他就不喝了。奶奶看他不喝点稀的,有时就说:“小孙孙你怎么不喝点汤呢?”高适便听奶奶的话,喝稀的,饽饽他就不吃了。他总想省出一样来让别人多吃点喝点。

  高适学习很勤奋,还很关心国家大事,觉得一个年轻人要是没有一身好武艺,就没法精忠报国,于是决心弃文学武。他很想到远方去拜师学艺,可家里没有钱,他便请求爹爹去跟本村的一个财主借钱,财主怕他借了还不了,不借给。高适没法,不能难为爹娘,就在家里一个人抡枪舞棒,锻炼身体,一面钻研兵法战策。

  这年,高家出了一件奇事,高适爹种的菜园子里,长了一个特别大的红萝卜。萝卜缨子像小树一样,大萝卜一人多高,二尺多粗,费了好大劲才从土里刨出来,一两个人弄不动它,找来好几个小伙子帮忙才把大萝卜抬到车上拉回家去。这个大萝卜,叶子倍儿绿,萝卜倍儿红,看着喜煞人。街坊四邻亲戚朋友知道了都来祝贺,都说他家风水好,这是个好兆头。高适一家人高兴了一阵,却发起愁来,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处理它呢?有人出主意说,这个大红萝卜,不光是高家的福分,也是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先兆啊!于是,高家决定把它送到京城献给皇上。第二天,高适的爹就套上车,把大红萝卜送往京城献给了皇上。皇上一看大喜,命令把大萝卜摆放在一个厅堂里,让大臣和嫔妃们都来观赏。高适的爹欢欢喜喜带着皇上的赏赐回来了。

高适家有了钱,吃喝不愁了,高适的爹经营菜园也更上劲了,并且拿出一些钱,让高适到远方去拜师学武艺。

  马坊那家大财主,看高适家送了个大萝卜就受到了皇上那么多赏赐,眼红了,心里嫉妒得要命。正好这一年皇帝要选妃子,大财主有个女儿刚好年满十六岁,长得很有姿色。财主两口子商量好了,准备把女儿送往皇宫,心想一定会换更多的钱财回来。于是把女儿上上下下打扮了一番,用轿子送到了京城。皇帝一看财主女儿长得确实不错,就留下了。皇上心想,回赠他点什么东西好呢?哦,有了,就把那个稀罕物,大红萝卜给他吧。财主拿一个黄花闺女,换来一个快要烂了的红萝卜,心里那个窝囊劲儿就不用提啦,但是他还得叩头谢恩。

  高适离开家,去各地寻访名师,功夫长进很快,枪刀剑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高适辞别师父下山,第二年乡试就中了武举。嘉庆年,全国大考,他又探花及第。探花就是全国第二名啊。第一名叫状元,第三名叫榜眼。

  考中了就要封官。当时边防常有外族骚扰,也有些内部的叛匪捣乱。皇帝便把高适派到了南方去戍边。

  在高适南下上任时,路过南孟镇。南孟离马坊虽然只有几里地远,但君命在身,任务紧急,高适不能回家探亲。高适的爹娘兄嫂听说后,急忙赶到南孟与高适会见,亲人相拥而哭,但都明白忠孝不能两全,国家社稷为重。爹娘都嘱咐高适,叫他放心前去,一心一意保卫边防,不要惦念家乡。

  高适一生镇守祖国南疆,兢兢业业,战功赫赫。他曾当过贵州参军,后当副将,再后升任云南鹤丽镇总兵。那时的总兵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地方的司令员。因为他平叛有功,嘉庆二十四年,受皇封“武显将军”。

(本文由鲁文搜集整理,高树山诵读,图片来源网络)

生动有趣的霸州历史,鲜活生动的霸州文化。霸州人骄傲的载体,外地人了解霸州的窗口。敬请持续







































北京中科医院坑
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zx/58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