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首届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红河日报社记者满长杰、新华通讯社云南分社记者王长山等15名同志荣获首届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开展了首届“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工作。经精心组织、认真评选,决定授予满长杰、王长山等15名同志“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并予以表彰。 年,“走转改”活动中,红河日报社记者满长杰(左一)在开远中和营采访种植户 满长杰,一个始终脚踏泥土的新闻人,15年坚定走在新闻路上,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工作充满忘我激情,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作风扎实,能力突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红河日报》等发表余万字作品,30余篇作品获全国、省级奖项,出版《绝色》《万氏嫫传奇》《水梦山魂》《记者的多维思考》,主编《青春记忆》《文学的舞者》《风云芷村》等书,是本报社论、评论员文章的撰稿人。在《新闻与写作》《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影响力》等发表新闻理论文章近20篇。年被红河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尽职尽责,脚踏泥土手捧清香 这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很内向的山东汉子,对新闻是打心底里热爱。他的作品充满了泥土气息、汗水味道,并且以深度见长。他几天不到基层采访,就感到脚心痒。担任记者时,他经常跑在最基层,越艰苦的地方越爱去。他常说,越是艰苦,越有“活鱼”,红河州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他全都跑过。 记者满长杰(右一)在弥勒采访扶贫工作 年,为了采访红河学院教授杨六金和莽人的故事,满长杰三进金平大 山。时在雨季,落石、塌方不断,他不顾路途危险,坚持到最偏远的莽人寨子去采访,深挖故事细节。细节犹如珍珠,镶嵌到新闻里,产生光泽、动感、形象。一串串珍珠般的细节,让他写出了人物通讯《杨六金:一本书与一个族群的命运》,这篇新闻作品先后获第27届云南新闻奖二等奖、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中国新闻奖暨报纸副刊好作品银奖,并在《光明日报》刊发,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等知名网站进行了转载。 优秀的新闻作品是一种美文,充满了人间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满长杰一直不懈追求的。他用心采访,用情写作,字字句句倾注真情实感。年春节前夕,石屏县大桥乡5岁男孩王天宇被大火烧伤。得到消息后的大年三十前一天,满长杰带着记者赶到现场,王天宇的伤情痛苦、家庭困境、家长的无奈和伤心,深深触动满长杰的心灵,他含着泪水,与同事一起,写出了通讯《小天宇,绝不放开你的手》。由于行文真实,字里行间饱含情真意切,其情其境更深地打动受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好心人纷纷捐款,使王天宇的伤势得到及时救治。 满长杰工作照 怀着高度的敬业精神,满长杰始终奔走在第一线,撰写了一批重点报道。长篇通讯《群众口碑红河忠魂》《李建阳的为民情怀》《稻渔鸭共作:世界遗产地的精准脱贫之路》、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获得者丁莲系列报道等,均引起广泛中科医院专家微信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