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124/4763965.html

8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关于支持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支持滇中新区开放创新专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支持新区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10年新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为新区重新谋篇布局,绘制了发展的蓝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支持滇中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发展

数字新基建建设

产业兴,则新区兴,滇中新区的崛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一直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力支持新区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石化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水平打造安宁工业园区、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千亿级产业园区平台。

截至年,滇中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保持近两位数增长,二产比重提高到近50%,新区工业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1.6%。安宁工业园区成为全省五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之一。中石油项目累计实现产值亿元。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发展。

支持滇中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

培育创建新一批的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聚焦万亿、千亿产业打造,依托滇中新区的重点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于集群竞赛优胜单位,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支持滇中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发展

对年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5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0.5%给予一次性奖励;到年底前,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10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

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在全省落地见效。

支持滇中新区数字新基建建设

争取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4G网络补短板、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梳理符合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项目,争取纳入专项债券支持。

支持滇中新区绿色制造业加快发展

推进滇中新区产业绿色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

支持滇中新区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省科技厅

六个方面支持滇中新区创新能力提升

研究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凝练科技需求,组织区内外单位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聚焦汽车及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高水平、开放型、共享式的新型研发机构,提升滇中新区创新能力。

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给予万元一次性补助;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建设期内每年给予万元补助。

培育创新主体

支持滇中新区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在滇中新区加大“科技创新券”推广力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按照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对科技成果在滇中新区转化的出让方、受让方、转化服务机构给予经费补助。

支持滇中新区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支持滇中新区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省创新团队。

对符合各类引才引智项目计划申报条件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

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

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地区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引入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滇中新区实现产业化。

对招引到滇中新区投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规模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给予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单项资助强度不低于万元。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支持自主开展人才引进、职称评审

支持滇中新区建设人才队伍

自主开展人才引进、职称评审

对滇中新区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不受户口、国籍、学历、资历和现有职称资格限制,申报评审高级职称资格。

下放相关系列(专业)的职称评审权,支持滇中新区自主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鼓励滇中新区内的技工院校增强技工院校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校企合作、高端培养和标准化发展,积极承担职业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和业务。

支持区内的相关企业自主开展对企业职工的技能等级评价,以适应滇中新区在技能发展、工业技术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支持计划首席技师专项,加大滇中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培养一批适合滇中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大师人才队伍。

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

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滇中新区企业人才申报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在同等条件下可予以优先认定,并享受云南省贫困县、边境县人才同等待遇。

同等条件下,对滇中新区人员给予优先推荐国务院特殊津贴、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人才项目的选拔。

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大力培养滇中新区各类博士后研究人才。

鼓励支持滇中新区符合条件的单位申请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同等条件下对滇中新区的申报给予优先认定。

省商务厅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等

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为滇中新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路径支持。国家要求复制推广的项试点经验,已经有97项在滇中新区已完成推广。

年,滇中新区新设外资企业10户,实际利用外资.99万美元,实际投资主要在第三产业的房地产开发经营、集装箱道路运输、其他仓储业。

年1—7月,新设外资项目6个,滇中新区实际利用外资.8万美元,为去年同期的19倍,实际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的其他仓储业及第二产业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业。

年1—7月,全省外贸进出口.2亿元人民币,其中,滇中新区占到较大比例,促进了我省进出口的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的开拓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支持滇中新区跨境电商发展,位于昆明片区的跨境直购()已完成.84万单通关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达3.74亿元、跨境保税()已完成1.38万单通关货物,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支持滇中新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

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争取有更多金融资源投向滇中新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保障滇中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开发资金需求。

吸引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区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金融体系支撑

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滇中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支持在滇中新区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机构。

优化金融服务功能

为滇中新区做强主导产业、创建示范基地、打造创新平台、投资贸易便利化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综合融资支持。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研发与滇中新区政策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滇中新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加大对滇中新区“金种子”企业的辅导培育和协调服务,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

支持企业通过发债、信托、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加大融资,拓宽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支持滇中新区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把金融支持滇中新区发展与“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云南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工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起来,注重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多种利好政策的正向叠加。

支持企业运用金融开拓市场、加快发展,不断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切实发挥好金融对全省、对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

1

精彩问答

记者问:产业园区作为推进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云南省在推进滇中新区的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方面有没有一些计划打算?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建中:

目前,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正在牵头开展省级开发区重新履行报批工作。重点涉及滇中新区下辖的国家级嵩明杨林经开区,以及拟将整合进入安宁工业园区的晋宁、海口2个产业园区的优化提升工作。围绕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园区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格局,使单打独斗的企业转变成以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以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提高滇中新区的综合比较竞争优势。二是重点紧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创及石化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滇中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两型三化”,带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是进一步指导协调滇中新区各园区产业发展目标与全省产业目标的有机衔接,构建全省产业园区“一盘棋”发展格局,引导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和协同化发展。

记者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与滇中新区联动发展?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翌:

针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滇中新区、昆明综保区的联动发展,我们前期做了以下工作:深入研究了国内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模式,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省内开放型园区的联动提供了路径参考。分析研究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滇中新区、昆明综保区的联动创新方向,初步明确了联动创新发展方向,并对联动任务、联动举措有了思路框架。下一步,将正式启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工作。设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比照自贸试验区,在联动创新区同步下放省级管理权限,推动各自优势深度叠加,创新功能有机整合,促进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更多详细内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发布会直播实录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蔡靖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fz/118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