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1日下午,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结业仪式暨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在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院士专家小院举行。

由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带队的中国工程院调研组,在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同志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同志的陪同下,参加了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

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主持活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在结业仪式上讲话

年“科技小院”整合中国工程院、上海对口帮扶等资金余万元完善该组人居环境配套设施,采取“中国工程院+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示范种植亩冬季马铃薯,亩产突破3吨,成功打造科技扶贫“试验田”。年9月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指导班”在蒿枝坝开班,以蒿枝坝各个产业示范点为实训基地,面向全县各乡(镇)招生,陆续开办了冬季马铃薯、蔬菜、林下三七、中药资源、茶叶、畜禽养殖等方面实训课程共3期、24班次,已培养名新型职业农民。年,6位院士在“科技小院”分课堂为学员集中授课,在全国尚属首次。

来自澜沧县发展河乡发展河村的女村民罗祖秀,通过学习茨竹培育技术,将茨竹的产量提高了几倍,她打算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来自南岭乡麻栗村芒保组的药材班学员李国庆,通过五次的院士培训班学习,白及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抑制病虫害方面学习了新技术,他正打算提高白及的亩产量;糯扎渡镇窑房坝村小南现组村民李云祥年学习三七林下种植技术后,三七成活率高且长势非常好,明年有望投产,这次他是作为优秀学员来领奖。这些优秀学员的共同特点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且把学到的技术教授给其他村民,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技术带头人。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小荣发布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小荣发布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并向广大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介绍林下中药材种植推行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出台标志着云南省发展林下经济新增长极驶入了快车道。

三七是云南省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乃至全球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林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事关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由著名生态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团队在科学总结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科技扶贫、产业脱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云南贫困山区丰富的退耕还林资源,运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原理形成的专利成果,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下,不占用农田、不与粮食水果蔬菜争地,实现林下三七种植不施用化肥农药的绿色生产模式,科学构建林下三七标准体系并推广应用,符合我国中药材高质量发展需求。

联谊活动

云南《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3项地方标准,覆盖了种苗繁育、林下种植、成品采收和产地初加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经组织专家审定,并广泛征求意见,该标准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复制推广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林下三七产品质量和安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将对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转自"普洱双语"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t/11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