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云南瑞丽江—大盈江流域发展规划(—年)》(云发改地区〔〕号,以下简称《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召开。省发展改革委、德宏州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内容涵盖两江流域生态文明、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乡融合等多个方面,共9章。 第一章“基础条件”一、明确重大意义。推进两江流域发展,有利于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路子;有利于实现沿边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繁荣富强新边疆;有利于探索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途径;有利于联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二、理清发展基础。两江流域地处“三亚两洋”结合部,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年,德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口岸进出口货物量、进出口总额、出入境人员、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指标高居全省第一,辐射中心前沿地位凸显。 三、分析面临挑战。两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年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5.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排第13位。开发开放政策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推动中缅务实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有待破题。 第二章“总体要求”明确了统筹推进两江流域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开放共享4个基本原则。 明确了“美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示范区、沿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4大发展定位。 分别提出了年、年和年的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合理有序引导人口集聚,调整和优化流域总体空间结构,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完善流域城乡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一核多点,两带一环”空间格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城镇发展水平。 第四章至第八章为“主要任务”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两江。《规划》提出,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自然资源,努力将两江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走廊。 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构建畅通两江。《规划》提出,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内联外引”作用,构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交通枢纽,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丰富能源结构,积极开发绿色清洁能源,加快完善水网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通信枢纽,建立健全灾害防治体系及预警机制,为两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的互联互通环境。 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活力两江。《规划》提出,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大基地、大平台,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陆港、辐射中心关键节点和中缅经济走廊门户枢纽。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富裕两江。《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变。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创建幸福两江。《规划》提出,统筹协调流域城乡关系,优化城镇乡村布局,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这五大任务涵盖了流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各个方面,系统谋划了流域发展的路线图,同时通过专栏明确了一批重大工程,使重大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确保重大任务落实到位。 第九章“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州负总责、县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德宏州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 二、强化要素保障。针对两江流域实际,加快完善政策支持,制定包括加快人才流动,强化用地保障,强化投融资保障等的要素保障机制。 三、强化考核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适时开展本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建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三位一体”考核制度。 划重点规划范围△流域分区图瑞丽江和大盈江流域,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包括瑞丽江(瑞丽段)、芒市大河、南宛河、萝卜坝河、龙江、支那河、槟榔江、大盈江(盈江段)、户撒河、南底河、伊洛瓦底江出境河流及怒江支流12个小流域,涵盖德宏州全境。 规划期限-年,15年的时间 发展目标《规划》分别设定年、年、年的目标任务。 到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得到有效管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瑞丽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大盈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标准,部分河段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支流及重要湖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中缅边合区及对内对外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流域生产总值达亿元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以上,口岸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以上。抵边行政村全部建成幸福小康村,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五县市成功创建美丽县城,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面貌。 到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流域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到年,全面建成美丽两江、畅通两江、活力两江、富裕两江、幸福两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瑞丽江—大盈江流域的发展战略定位《规划》立足瑞丽江—大盈江流域生态、民族、沿边三大优势,以及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把两江流域建成“美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示范区、沿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一核多点,两带一环”空间布局△流域总体空间布局图 一核:以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流域发展核心,打造成为中缅两国边境经济贸易中心、辐射中心前沿国际陆港和沿边国际文化交流示范窗口。 多点:以芒市、盈江、陇川、梁河为流域发展重要节点。 两带:以瑞丽江、大盈江流域范围为边界,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形成两江生态保护带。 一环:以两江流域高等级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沿边铁路为依托,形成综合保护开发环线,推动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梁河一体化发展。 “三山两水一网多区块”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图 《规划》明确了“三山两水一网多区块”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三山”指由生态源地及缓冲区构成的大娘山生态带、打鹰山生态带以及高黎贡山南缘生态带。 “两水”指瑞丽江和大盈江的生态岸边带,是生物多样性及物种迁徙生态廊道。 “一网”指以两江干流为骨架,由各级支流构成的河流网络系统。 “多区块”指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勐板河水源地等自然保护地以及生态林地构成的生态区块。 《规划》通过保护水环境安全、水源地保护、主要河流环境治理、湖库与湿地生态修复等举措,构筑以水为核心的流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举措,构建流域自然资源生命共同体。通过严格实施“三线一单”、推进森林植被修复、抓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等举措,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举措,营造绿色生态发展环境。 更多详细内容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看发布会直播实录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