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我注意到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36.24万人,新增搬迁人口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庞大的工程。请问,昭通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贫困群众搬迁以后的生活和后续发展?谢谢! 昭通市委书记 杨亚林 杨亚林:谢谢你的提问。易地搬迁的确是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高度 易地扶贫搬迁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是搬哪些?二是怎么搬?三是搬后怎么办? 搬哪些?我们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重点聚焦六类地区,特别是偏远、高寒山区,我们把贫困程度和生存条件发展作为主要的指标进行讨论,最后确定8.45万户,36.24万人搬迁。目前,已经搬迁了13.18万人,从实施情况和效果来看是很明显的。这里有几个数字值得各位记者朋友 我们除了3个行政村整体搬迁之外,还有个村民小组整组搬迁,搬迁人口占村民小组成员80%以上的个。我们把人搬出来了、把生态恢复了、把产业引进去了,真正实现正本清源、科学发展。我前不久到了绥江县兆佳坝安置区,一位老百姓说了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我儿子、孙子都做不到的事,共产党帮我做到了”,第二句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能过上一步进入城镇的幸福生活”。这些生动的事例是实实在在的印证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必要性。 怎么搬?昭通的实际是大山大水大峡谷,97%以上是山区,立足昭通实际,我们实现的不只是“挪穷窝”更是“断穷根”的历史性跨越。在36.24万的易迁群众中,91%的群众进到中心城区和县城,只有9%留在了集镇。实施10万群众的跨县易地搬迁,全省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少有,这是现实逼出来的,因为就近的县、乡无法找到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安置地,所以我们实施大规模的跨县安置,有2个大的跨县安置区,都在昭通中心城区,我们还同步配套相应的设施和产业。 搬后怎么办?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搬迁只是手段,发展致富才是目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坚持“四同步”原则,通过前期开展严格、扎实的行动,如提前半年启动搬家模式,进入搬家程序,让干部群众从现在就开始考虑搬家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从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到社会综合管理体制的重组,建立临时的党工委和管委会,这两个部门就是搬迁家庭的“大家长”,吃喝拉撒睡都由这两个机构具体来抓,我们在搬迁前和搬迁后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持续发展、群众较满意”。通过“五清”行动,摸清搞准每一个易迁劳动力的情况,在13.34万易迁劳动力中,已有10.07万人外出就业,现在还有3.27万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为这3.27万人提供了近多个公益岗位,然后配置-0个蔬菜大棚,再配置个以上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建设42.46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安置搬迁人员就业,转移了大量的劳动力到广东、江浙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化搬迁人员就业问题。通过精准的摸底,需转入安置区就学的学生有人。这些数字不仅在我脑子里,也印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脑子里。精准到每一户、每一个人,搬过来后干什么,现在就要对接清楚。学生在哪里读书?务工在哪里?一一对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持续发展、群众较满意”。综合上面我所说的易地搬迁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通过艰苦扎实的努力,交出一份易地搬迁的满意答卷。 谢谢! 云南信息报记者:请问杨书记,您刚刚提出建设百万人口与百万亩苹果高度相融的苹果之城,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的成效如何? 杨亚林:谢谢你的提问。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你是同样的感受,同样思考和 怎么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三个方向:第一,以高标准的规模化种植为基础。这是前提,苹果之城首先是基于百万亩苹果的种植规模,这是必须的条件。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将按照现在探索出的机制、模式和品种,全力以赴地稳步推进。现在我们以每年10万亩左右的速度在推进,规模化种植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种几棵、多种几亩,是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造就了“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昭通苹果的特点是“天然早熟、早甜香脆”,全国苹果上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昭通的苹果已经上市了,在今天发布会现场,大家看到的是目前全国第一批上市的早熟苹果。第二,以苹果营销和塑造为龙头,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包括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科研、旅游,整体化的推进,同步进行。苹果本身有很好的含义,平安、圆满、甜蜜、幸福,将来的昭通城就具有这样的象征,不仅宜居宜业,更要有特色、有魅力,生活在这里平安又甜蜜。今年,我们将着力打造陈豪书记给我们确定的“昭阳红”品牌,去年,我们推出的广告语是“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我们把昭通苹果定位在全国乃至世界苹果行业中的塔尖苹果,昭通苹果一定是塔尖上的顶尖产品。第三,今年我们要推出的昭通苹果,“昭阳红”品牌,今年的广告是“晒到高原红,才叫昭阳红”。昭通独特的气候特征,低纬度高海拔,天然天赐,过去为什么说昭通苹果丑,但丑的好吃,好好分析一下,为什么好吃?主要是气候和地域。为什么丑?是因为我们没种好,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把昭通苹果种好,既好吃又好看。 品牌的营销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同步,一二三产的联动发展,以特色化、完备化的城市功能完善支撑,昭通城不过是一个大果园的组成部分,半城苹果满城香,这是我们的目标和定位。目前,整个工作推进有力、有序,从城市的规划布局开始,陈豪书记、成发省长高度关心、重视,帮我们牵线搭桥,全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已经完成,目前详细规划已经在落实,不久的将来,昭通城一定会成为一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苹果之城。 谢谢大家! 云南日报记者: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昭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的增幅,高居全省前列,特别是提出“大干快上、能通全通”,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请陈副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昭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相关情况。 昭通市委常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陈真永 陈真永:历史上的昭通因交通而兴旺,也因交通而落后,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交融于此,铸就了灿烂辉煌的朱提文化,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和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一度时期以来昭通不通、交通困难,大山阻隔,交通成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交通突破势在必行。因此,昭通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交通先行战略,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十三五”以来,全市综合交通投资已累计完成了亿元,今年,全市正在朝着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全力冲刺,其中综合交通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1/3。 在公路建设方面,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昭通规划建设14条高速公路公里(其中:“十二五”建成2条,“十三五”规划建设12条公里),争取到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现在已经建成3条,在建9条,年内即将开工2条,“十三五”以来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今年年底,有3条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在建高速公路的里程和完成投资均居全省第一,跑出了高速公路跨越发展的昭通速度。同时,我们正在积极谋划4条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项目,推动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密成网,快速通达周边城市。在加快打通高速公路主动脉的同时还聚焦聚力乡村公路的短板,着力畅通脱贫攻坚的毛细血管,为群众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 在铁路方面,今年成贵铁路将通车,昭通的镇雄县、威信县将迈入高铁时代,时速公里的渝昆高铁项目今年年内将开工建设,渝昆高铁建成以后昭通能在一个小时左右到达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个省会城市,昭通将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市“两横五纵一枢纽”的铁路网正在形成。 在水运方面,金沙江黄金水道建设进程加快推进,宜宾至水富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研获得批复,白鹤滩等三个水电站库区的高等级航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预计到年,金沙江昭通段的通航里程将达到公里以上。 在航空方面,已开通昭通至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昆明等城市的往返航线,基本实现了与京津冀、成渝、珠三角、长三角通航。但因为机场等级比较低,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昭通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昭通机场迁建工作,现在手续基本完成,今年内将开始昭通新机场的迁建工作。 在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的同时,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昭通市委、市政府统筹加快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昭通现在有三座世界级水电站,总装机达到万千瓦,接近两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使昭通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特别是这段时间以来,通过超前系统的科学谋划、创新的安置模式和深入的群众工作,短短一个月,昭通市完成了1.6万户4.7万人水电移民搬迁迁建协议的签订,达到了总量的99.73%,创造了昭通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史上的奇迹。同时,建成光缆1.42万公里,实现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覆盖,页岩气勘探等一大批工程重点项目,水利水库等正在加快推进。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苹果之城的建设,昭通正在进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昭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 来 源|昭通台记者李如一、游考、孙贵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ly/103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