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记者日前跟随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集中采访团到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可邑村,入眼便是一栋栋黄色的“乡村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之中,全村处处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树木,异常美丽。可邑,彝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的发源之地。“一直以来,我们通过村庄环境整治、给古树挂牌等多种措施积极保护好古村的生态环境,想方设法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早在年的时候,村里就自发组建了一个旅游接待团队,负责接待各地游客。刚起步那会儿,村里大多是泥巴路,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都不太好。”蚂蚁村委会副主任陈荣说,“直到年,我们才找准了路径,采取‘公司+小组+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弥勒市城投公司对可邑小镇旅游产业进行保护性深度开发,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改造旅游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文化传承表演、特色客栈及餐饮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走在干净整洁的可邑村巷子里,弥勒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光文向记者介绍,可邑村是弥勒市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是有亮点、可复制的。可邑村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突出生态、民族特色,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不搞大拆大建,依托古村落保护,管好古村老屋,护好自然生态,对村庄道路、给排水、绿化、人畜分离养殖、公厕、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完善,打造阿细“原汁原味”民族风情特色村寨,让乡愁记忆得以寄托和传承,将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就地变成了“上班族”“小老板”,都吃上了“美丽饭”。“我干保洁员5年了,今年又涨了工资,一天还免费吃两顿饭,真的很不错。现在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我们打扫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岳云兰说起村里的变化满脸笑容。龙崇云告诉记者,他是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的,至今已有20年了,年收入30余万元,妻子是彝族阿细刺绣的州级传承人,做民族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一年也有不少收入。如今的可邑村生态优美,环境宜人,森林覆盖率达80%。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可邑小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云南省特色小镇”。年,可邑小镇旅游产业总收入.49万元,游客数达.4万余人,门票收入.83万元,带动可邑村务工余人,辐射带动全镇全域旅游,苹果、核桃种植业、山羊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倡导绿色促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