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西西 一人一屋的独居生活越来越常见。民政部数据显示,年中国将有万人独自生活。这一数据还将不断刷新,预计年独居人口将达到1.5-2亿人。 独居让更多人活得自由轻松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孤独,还有在突发疾病或意外面前的无助。 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6月初,杭州市一位独居老人因为双腿突然失去知觉,被困在床上两天。直到她克服行动障碍,想尽办法拿到手机报警,才成功获救。今年春节,一位独自留京过年的四川女孩被困浴室超30小时,最终靠敲击管道引起楼下邻居注意而脱困。 她们求救的方式都是与外界取得联系。可见,即使独居,也没有人愿意成为真正的孤岛。距离越遥远、处境越独立,越是需要和广阔的世界相连。 与世界相连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沟通连接工具,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不是所有智能终端都能胜任用户对连接的需求。 在关于留京女孩的新闻报道里,有一个细节:她曾试图通过浴室门外的智能音箱报警,却因为没有相关功能而放弃。 这个细节引起了小度工程师的注意。“不希望类似情况发生在小度用户身上”,他们产生了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急救方案的想法,同时洞察到语音交互应用在急救场景的潜力。语音作为人输出的最高交互方式,在丧失行动能力、手机不在身边等危急情况出现时,也是最自然高效的。 于是在节后返工的第一周,小度工程师们迅速组建“急救小队”,搭建语音急救功能。 历时半年的研发、迭代,小度的“急救助手”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只要用户向小度智能屏产品说出“小度小度,救救我”,小度就会通过联系紧急联系人、帮助用户接入远盟一对一远程救援服务的方式,为用户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小度智能屏产品的能力不只体现在急救上,以小度助手为核心技术能力,它还拥有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百余项功能,满足用户在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成为用户与世界的连接点。 与世界连接,看起来很美,但问题是,如何让特殊人群也能参与其中。 越智能,越简单 如果说独居者是地理上的“孤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则是精神上的“孤岛”。 由于身体机能缺陷或退化、信息技能水平不高、互联网应用适配不足等问题,他们难以熟练使用智能终端,逐渐与外部世界“失联”。“数字鸿沟”还将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中青年群体隔绝开,让他们在孤立的困境中,承受着巨大的无助和孤独感。 特别是视障人群,当大多数人在设备上用几秒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只能摸着光滑的屏幕,借助读屏软件读取屏幕上的信息——用手在屏幕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缓缓移动,同时凭借语音提示寻找想要打开的软件。 在操作过程中,视障人群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点外卖、叫出租车之类的简单操作,尚且要花费几分钟,刷脸、支付、验证等复杂操作更是难上加难。一位视障人士说他从未独立完成人脸识别,因为总是找不到准确的位置和距离,不得不放弃。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大约有万的视障群体,相当于每个人就有超过1位是视障人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64亿,占18.70%。如此庞大的群体,注定无法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吗? 小度不这么认为。从开发第一款智能产品开始,小度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