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洲是清朝的一个大侠客,留着披肩长发,很有本事。传说他有个排场,到哪儿玩,只需闭上眼,坐在他的扫帚上,到目的地的,睁开眼就行了。过年时有人来做客,家中没有饭菜,他一点不着急,慢悠悠的说笑着……时间差不多,大侠客就骑上扫帚到昆明拿饭菜回来让大伙吃得高兴。 王开洲还会水遁,在家中装一瓦盆水,然后在盆中置一盏灯,只要灯一直不熄,人出去闹荡就不会出事,仍然会好好的回来。 李如同原是路南人,后到兑冲看到可开沟灌溉,就领导当地人开沟,他从马龙找来王家洲保护其家儿。王家洲在红岩旁拴了一根吊蔑索,供人们顺着索爬上岩洞中采硝土,用来炸沟。这段沟开得很艰苦,李如同规定只要开出一斗石头,就给一斗铜钱。开沟人身上溅有多少石头,就给多少铜钱。单这段路就开了三年,最后开成,给人民的农业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流传地区:宜良 讲述:周铭65岁 整理:刘铁波(云南大学中文系学生) 段燕(云南大学中文系学生) 搜集采录时间:年3月12日于兑冲 尹沙罐 相传,宜良县城西北的伏狮山上的岩泉寺内,住着一个名叫尹真的道士。此人修道甚真,终成正果。他练功的素质真可谓坐如钟、卧如弓、立如松、行如风。尹真从不洗脸,不剪发,不洗头,就连头上的虱子掉在地上,也是小心翼翼的拾起来,轻轻地吹一吹灰,又放在自己拢起的头发上。煮饭、装水都用一个葫芦型的沙罐。这个沙罐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能滴水不漏,也能千窗百孔。自他启用后,数十年还从未洗过,只是将食物吃完后,提起来从罐底一拳,便打了翻过来,用手摘完粘在罐底的食物,又一拳随即变为原样。当地民众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尹沙罐。 刻苦攻读精心修道 就在那山秀泉幽,石壁如削的附近,有一个没尽头的石洞。尹真道士每天总是闻鸡起舞,披星进洞,戴月归家,整天在洞内一丝不苟地刻苦读书,看经念佛,精心修道。一直坚持了三八二十四年方以俗人交往。 岩泉寺每年八月初一至十五,均是乡间俗人求神拜佛,敬看之日,届时人山人海,香烟弥漫。而凡属盛会之日,他每天都是早早起来,就跑到伏狮山顶的翠竹苍松下躲起来,打个盘脚静坐如山,看经念佛。有人问他,为什么乡民来朝拜,反倒要撇开。他说:“修道之人,全凭性真,寺里人多,我不便应酬。在修道期间尤其要撇开女子,要是被她们看到了,就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待修到半仙之后,他还收了许阳神、徐来吉等几个弟子。先后拜他为师的人也不少,其中有的还考上翰林、进士。 除山化缘消灾积德 尹真道士成半仙之后,常常到宜良城内、北古城、南羊街、南狗街等地去化缘。凡是要东西,从不贪心,一个品种只要一点。有一天,他去古城化缘,人们给了他不少白菜、萝卜、莲藕、芋头等物。他那小小的沙罐再装也不会满。待他走后,一个菜农说:“等下次他来,我大大的给他一棵白菜,看他怎么装进去。”不几天,他又到古城去了,这个菜农果真捡了一棵十八斤重的大白菜,双手抱起来插进沙罐里,可这棵三尺高的白菜装进去后,连叶尖也露不出来。 他在宜良城里化缘,刚走到匡山街的十字街口,看见一个两眼发红,上眼皮肿得像桃子一样的七岁男童,坐在门前痛哭流涕,他走到孩童身边蹲下安慰道:“不必着急,我把你的病摘掉。”说后,扬起沙罐在地上瞌瞌抖抖,倒出一些沙土。他抓起一把来放在手心上,只是咕嘟咕嘟地念了一阵,对着孩童的一只眼睛吹了几口气,便起身扬长而去。旁观的人们口里不说,心里却埋怨:“这疯道人不是给人消灾,而是加难呕!”待尹真拐进觐光街后,这个小孩揉着眼睛,红肿的眼眶也就消了下来,睁开眼睛时,已经全好了。这孩童高兴得活蹦乱跳。一个农夫感慨地指点道:“你还不快去谢谢恩人。”小孩童听后,朝觐光街追去,边跑边喊:“活佛……恩人……活佛……恩人……”可怎么也找不到尹真道士的踪影。 在雨量充沛,万物繁茂,山洪频临的盛夏季节,尹真去南狗街化缘。正逢辰龙天,街上的人群热闹非凡。他在牛羊汤锅滩上够够的喝了一顿酒,吃了一顿大荤。又在街上要了些牛蹄、猪骨、南瓜、辣椒、葱姜等食物放在沙罐中。提着沙罐,口里哼着小调:“多积阴功多积善,逢凶化吉能消灾……。”大摇大摆地往回寺院的路上走。当走到大赤江(今南盘江)渡口时,正碰到一只已离开江岸的大木船船壁漏水,船家眼看就要沉没,想把船迅速划拢靠岸,可是由于洪峰直下,滩陡水急,几道旋涡又把船推到江心。木船已经渐渐下沉,船上的四十多号人及三匹马已经骚乱,有的仓惶,有的惊呆,有的哭喊,有的开始跳水逃命,正在这鸡毛挟火炭的危急时刻。尹真不慌不忙地把沙罐翻了底朝天,倒出里面装着的食物。又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往沙罐壁上夺了数十个小孔,从腰间解下丝绸裤带,一端拴在沙罐上,一端拿在手中,把沙罐甩在水里,口内念念有词。说也奇怪,沙罐在江水中径直冲冲冲地往落船的方向跑去,而尹真的裤带也无限地延长,正在洪水危及船上生灵的一霎间,沙罐象鱼网一样从船尾到船头严严实实地罩住了整只木船。尹真在岸上收着裤带,将一只大木船缓缓地拉到江岸上。人得救,马得救,就连破船也得救了。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全部跪在地上向尹真叩头朝拜。可是,等乡民们抬起头来时,尹真道士早已提着沙罐随风而逝了。 杂食取精修道之本 有一天,尹真道士出游归来,在娄子营村的坡地里发现一条黄狗,他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好东西。”便提起尾巴一抖,黄狗不动了,背着带回岩泉寺内熬吃。 他当着徒弟的面,不洗泥土不拔毛,不扒肠肚不扒皮,就把二十余斤的狗放在沙罐里连毛带屎地用柴火熬起来。肉煮熟后,取了盐巴、辣子,提着沙罐走到观音殿旁的树荫下坐着。用手撕下一块来,抹些盐巴辣子就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吃一阵,喝口酒兴致勃勃地说:“啊!好香哪。”有三个弟子好奇,自他煮狗开始,就形影不离地跟着。见他吃狗肉时,有的人几乎要发呕作吐。可他还不愿给弟子们吃呢!尹真足足吃喝了一个多时辰,剩下两根肋骨和一小碗汤,便慷慨地说:“你们谁想吃就拿去。”俗话说:“眼不见为干净。”这是大家眼睁睁看着的,谁肯要。弟子们互相推诿,畏缩不前。唯有一个姓周的弟子无所顾忌,大着胆子吃了肉,喝了汤,也真正尝了狗肉的浓香气味。 晚上,这姓周的弟子头脑清松,精力充沛,他在床上躺了一阵,毫无睡意,便掌灯看书。不知怎的越读越有兴趣。便合起书来背诵,整本书从头至尾背得一字不漏,滚瓜烂熟。还不到二更,就背完了入学三年的诗书。接着,提起笔来作诗作文,真是文气横生,诗性大发。便挑灯夜战,还不到天明就写了文章和诗词八百多篇。当年京城开科考试,他竟取得了翰林学位,人们就叫他周翰林。 事后,尹真道士才毫无隐瞒地给弟子们讲:“周翰林的福气,是天助人矣。”接着又回顾道:“还记得那天吃狗肉的事吧!其实,那不是狗肉,而是龙肉。是昆阳海的小黄龙出来寻雨,在娄子营上空被一个不讲道义的雷神用霹雷打死,落在地上,我想着丢了可惜,便带回来熬了吃掉。周翰林喝龙肉汤,读起书心领神会,益智过人,才华非凡。”弟子们听后,个个后悔莫及。尹真感叹道:“哎!人世间七事八头,阴错阳差,命运捉摸不定。古人云‘有福无福,敲敲枕骨’,缘分可遇也可求啊!” 他的饮食大多是吃小石头,岩泉寺附近的人常见他提着沙罐到西山村、大村及石牛河里拾些鹅卵石提到寺里煮吃。凡人看着他将石一个个从沙罐里掏出来,撕撕皮就大吃起来。其实,他吃的是马铃薯。 一天夜里,弟子们见他在上寺后殿的正中打个盘脚静坐,左手捻着佛珠,飞来一个屎克郎,便用右手抓住,摘了翅膀塞在嘴中大嚼起来。飞来一个沙豆虫,又抓了摘下翅膀塞在嘴里吃了。就这样整整吃了一夜,直到鸡叫头遍,在他坐的周围都铺满了屎克郎和炒豆虫的翅膀。第二天,弟子们去扫地,才知道师傅头晚吃的是圆眼荔枝。 功底不深点化难成 由于尹真道士刻苦念经,静心修道,持之以恒,而且在人间以慈悲为本,做了很多好事被观音菩萨发现后,派张果老下凡来点化他成仙。张果老倒骑毛驴到岩泉寺,把毛驴拴在下寺旁菜地边的一棵桂花树上,就到寺内找尹真去了。俩人由于志同道合,边饮茶边畅谈道教的经戒、符图、炼养等类经书道义。一直玩到傍晚,张果老说:“时候不早了,我还要去瑞光寺呢!”尹真不便久留,就送客出门。二人走到菜地边,看见地里的白菜和青菜被毛驴吃的吃,踏的踏,把一块生机盎然的菜全给糟踏了。尹真心里非常气愤,只是在客人面前敢怒而不敢言。他俩一直走到伏狮山脚,待张果老骑上毛驴走了,才忙着去整理菜地。可是等他急急忙忙赶到菜地边时,一块地里的疏菜完整无损,正青翠欲滴地向他微笑呢!尹真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大仙张果老。”俗言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又悔恨自己心术不正,修练的功底还差,只好再修练三年。 三年刚满,铁拐李又到岩泉寺去找他,尹真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心爱的两个茶杯及翡翠茶壶来招待客人。这对茶杯不需装茶而有上等茶香味,而且倒进水后,每只杯中便有一对小鱼在游玩。俩人吃着茶,探讨了宋代《道藏》中的三洞、四辅、十二类经文。双方越谈越有兴趣,直到傍晚才分手。离别前,铁拐李伸手拿杯子去洗,假装不慎,手袖把两个杯子及翡翠茶壶带了摔在地上,全部破碎。尹真眼看自己的宝贝被毁,心中火气油然升起,但又不便流露。只是在行动上有些尴尬。他将铁拐李送出沙门后,刚转身走近客房,地下的破片不见了,桌子上依然放着一只安然无恙的翡翠茶壶和一对茶杯。他拿起杯子看着看着,忽然明白:“啊!原来是铁拐李仙师。”他又悔恨自己功德素质不够,没有识破仙家用意,只好再度修练。 铁棒磨成针不负苦心人 几个三年,几经周折,尹真道士历经人间坎坷。可以说博古通今,功德圆满。然而,却没有谁来传授真言,点化成仙。渐渐开始对步入天庭的愿望有些心灰意冷,便提着沙罐离开岩泉寺,到其他地方另谋生路去了。 他下完伏狮山的长坡,走到西山营村口时,见一个八十老妇在门前的磨石上磨一根锄把粗,五寸长的铁棒,便好奇地问:“老大妈,你老人家磨这铁棒做什么?”这老妇人语重心长地讲:“家有一个女儿再过两年就要出嫁了,我没有什么送的,只有把这铁棒磨成几根绣花针送她。”尹真道士婉惜道:“你这样做可是事倍功半劳命伤财啊!”老妇人坚定地说:“只要功夫修得深,铁棒就能磨成绣花针。我送给女儿的不仅是几根针,更重要的是恒心和意志。”一席话,字字句句刺在他心上。尹真想:“八十老妇有决心将铁棒磨成绣花针,我这五十而知天命的人,也应该有决心修练成正果啊!”在老妇人的启发下,他又返回岩泉寺静心修道去了。 时间一晃又是三年,观音菩萨亲自到岩泉寺去度他成仙。才进下寺大门就变成一个年方十八,桃花面色,冰肌玉骨的美貌姑娘。一把鼻子一把泪地走进尹真的房门,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师傅?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尹真看到此景,触景生情地说:“小女子,起来吧,有啥难处好好地说,只要我能帮助的一定尽力而为。”这姑娘起身坐在凳子上哭诉道:“我因不愿嫁给宜良城李员外家的浪荡公子,被老父赶出门外。今晚不敢归家,请师傅寻个方便,借住一宿吧!”尹真听了姑娘一席话,十分同情:“好好,好,不要哭了。天色已晚,就在隔壁住吧!”姑娘反悲为喜,止住哭啼,走去看看房间,又过来央求道:“师傅?那边常年无人居住,又冷又黑,老鼠又多,我就在你房间里睡吧!”尹真想了想,和蔼地说:“好,不闲脏,你就在我床上睡,我到下边跟弟子住。”姑娘连忙说:“不不,不,你走后,我单身一人不敢入睡。你睡你的床,我在那个角落蹲蹲就行了。”本来尹真是从不与女性打交道的,更何况这女子是来求宿的,但又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也就答应了。以慈善为本的尹真给她在一侧地上铺了草席、莆席,又抱来一床新被子。抖好床后,又抱来几床草席用绳子穿成帘子挂了起来。把房屋隔成套间,给姑娘在里面就宿。 睡到三更时分,姑娘又哭闹起来:“师傅?我一个人又冷,心中又害怕,你做情就做到底,让我过来和你一块睡吧!”姑娘的淫秽纠缠激怒了尹真:“岂有此理,花子(乞丐)进茶铺,得一步想进三步。你这是存心毁我的前程。”说完起身摘下墙上挂着的宝剑,口里喊道:“看刀!”就忙过去刺杀这姑娘。姑娘眼明腿快,迅速跑出房门外。尹真手持宝剑紧紧追赶,一直追到伏狮山顶。当走到一堵绝壁之处,姑娘便显现观音原形道:“你已功高德重,行满成仙,我前来度你。”说完将尹真掀下石壁,脱了凡胎,一齐往天宫飞去。 次日,弟子们将尹真道士的凡体抬进他先前修练的石洞中,扶起身子,打了个盘脚坐在莆团上。接着,用泥土及沙灰封了洞门,打一块石碑堵在洞门外。接着,为了给人间留下纪念,又在岩泉寺内新建了尹真阁,并在阁内塑了尹真道士的金身,供后人瞻仰朝拜。 流传地区:宜良 讲述:杨兴汉 整理:马德全 赞赏 长按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