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秋,任职全国RD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白恩培,最后一次荣归故里——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 难以猜测,一年后,同是初秋,68岁的白恩培在面对前来带走他的纪检人员时,涌上心头的万千思绪中。 这个“大隐”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小村,有一个神话:仅余人的村子竟然有72个县级以上干部,没有一人因作风问题而受到处罚。 这一点,曾经是袁家沟人唯一的自豪。不过,当曾任青海和云南省委书记的白恩培落马后,袁家沟的“神话”,也就此被打破。1白恩培家族白恩培生于年,虽然自明朝以来,袁家沟白氏家族已历经宦海浮沉,但白恩培的倒下,还是给这个家族乃至这座山村带来了“震撼”: 建国以来,袁家沟走出的百位县团级以上官员无一落马的“传奇”被打破。 据[澎湃新闻资料]从袁家沟走出的四位省委书记,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白如冰、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白栋才与福建省委原书记白治民的父亲白玉才为堂兄弟,而白治民又是白恩培父亲白炳信的胞兄,白恩培为白治民的嫡亲侄子。 《清涧县志》显示,袁家沟上述白氏高官,均为明成化(—)年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白行顺的子孙。 白行顺之后,袁家沟白氏就“为官宦之家,颇具声名”。 近现代以来,由于长征后中央红军在陕北地区扎根,革命基础深厚的袁家沟走出了更多的党政军中高层干部,其中佼佼者又以白恩培家族为甚。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2“当大官”的理想 年,12岁的白恩培跟随父亲白炳信搬到西安。 当时,白恩培还在上小学。一天,有同学开玩笑地指着课桌砚台里的墨水对大家说:“谁要是把这些墨水喝掉,以后读书就聪明,就能当大官。” 话语落地,开始时并无人应答。但一分钟后,白恩培径直走向课桌,拿起砚台,毫不犹豫地将其中的墨水一饮而尽。 见此情景,围观的同学先是愣住,紧随其后的却是全部同学的爽朗笑声。 多年后,白恩培果然当上了“大官”。虽说这和墨水本身并无关系,但从某种角度上说,白恩培从小就有“当大官”的理想。 年,19岁的白恩培考上西北工业大学。这一年全国的大学生也仅有40万余人,在当时绝对是高材生。 因为文革,白恩培多读了一年大学。 年毕业后,24岁的白恩培到农场接受劳动锻炼,两年后进入延安柴油机厂精工车间工作。 白恩培因为有大学本科学历,以助理工程师的身份进入柴油机厂,因此比普通工人多了十元工资,40元的工资当时在延安,已经算是高薪。 但即便如此,其居住环境还是非常艰辛,刚开始他和另外两名工人住在厂后面的半山腰有一个窑洞里,但据厂里的一位退休员工回忆,当时的白恩培,工作认真,干活卖力,“别人搬不动的东西他也能搬”。 不久,厂里新建了38个窑洞,分了一个给白恩培。虽然只是一个20平米的窑洞,但以当时的条件来看,有窑洞住已经算很不错了。 有一次,车间主任请假回家,让白恩培代管。白恩培万万没想到,这一天居然成为了自己仕途的起点:主任回来后就被调去了厂部,白恩培正式担任车间主任。 年,由于工作出色,又有文凭,才上班两年的白恩培,被提拔为副厂长。 白恩培担任副厂长后,工人普遍认为他没什么架子,但是口才比较一般,“召开员工大会时白发表讲话,都是低头照着稿件念,很难见他抬头”。 年春节,柴油机厂的厂长驾车出了事故,造成其一位家属当场死亡。 厂长当即就被停职处理,白恩培也因此事升任正职。由于是国有企业,白恩培开始享受正处级待遇。 担任厂长后,白恩培还是如往常一样,“做事公平,关心职工,对人和善”——这是当时职工普遍对白恩培的印象。 例如,一名工人的父母生病,白恩培借了三百多元给员工回家。当时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30块,这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工资。 白恩培一共在柴油机厂工作了11年,直到年底,当时延安效益最好的企业——延安卷烟厂搬到兰家坪,正式开始对外办公。但厂长一职一直无人担任,而是由委员会书记兼任。 春节,延安市委的一位通讯员来到机械厂,告知白恩培将调任延安卷烟厂厂长。 当白恩培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他的司机时,司机表示“不舍得白恩培的离开,当晚,一直没睡觉”。 春节后,白恩培到了延安卷烟厂报到上班。 与延安柴油机厂相比,作为当时延安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年生产卷烟6万箱,上缴利税万元,利润58.6万。而当时整个延安地区财政收入仅为万元。 白恩培担任延安卷烟厂长期间,和很多人一样,经常食堂吃饭,在厂区40个窑洞之一办公。 卷烟厂办公室的一位老职工回忆,白恩培长期在厂里,空余时间喜欢和员工打牌,如果谁输了,就到外面买肉夹馍给大家吃。 有时候,还主动给自己从食堂买来早餐,这位员工至今感动不已。 年4月30日,卷烟厂发生一场大火,烧去了几十万元的烟叶。但让很多员工想不通的是,此事居然不影响白恩培的升迁。 上级展开调查后,最后认定白恩培来烟厂时间不长,没有遭遇任何处理。 此时,我国正值掀起干部年轻化之潮,很多企业出身、有学历、懂技术的年轻厂长被作为“梯队”培养对象选拔到各级党委、政府任职。 白恩培赶上了这次机遇,仅仅当了几个月卷烟厂厂长的白恩培,于年9月顺利提拔为延安地委副书记。 ——有学历、懂技术,又年轻,自然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白恩培也确实善于当领导,不仅组织能力强,处事也相当圆滑:和睦相处,很会来事,说话一套一套,不得罪人。 当然,作为“重点培养”的目标人选,延安地区显然不会只给白恩培一个副职,而是一开始就给白恩培留好了位置。 3快速升迁 两年后,时任延安地委书记郝延寿因年事已高退休,由白恩培接任地委书记。 此时,白恩培仅仅37岁。同时,白恩培也搬离了延安石油机械厂的窑洞,住进了市场沟市委家属院红砖房。 年在十三届一中全会上,作为延安的“第一把手”,白恩培当选候补ZY委员。 年5月,在延安工作近20年的白恩培,被调往北方边境省份——内蒙古,担任自治区委员会常委。 七年后,他又被调往西北边陲青海省,先后担任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J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主政青海成为封疆大吏。 年,白恩培再次调往西南边境省份—云南任职省委书记,开始了主政云南的10年岁月。 白恩培来到云南的时候,恰好是云南经济经济发展史上最不好的那几年。此前,云南省gdp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 因此,55岁的白恩培临危受命,ZY希望他能带领云南走出困境。 白恩培也没让人失望,刚上任就提出要改革。推行的第一战略就是“大”字当先,“要把云南来个大变样”。 随后,白恩培弃置了早在年规划好的昆明市东北片区发展计划,而是推行“大昆明”战略,组成一湖四片的新思路,转而发展东南方向的呈贡新区。 “大昆明”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思路是,扩大城市规模:“毁乡建城”。 因此,大量耕地需要被重新规划为建筑用地。 但是在拆迁过程中,遭到了当地农民的强烈反对。因为在白恩培的指示下,每亩市值万的地,只赔偿给村民12万/亩。征地两万亩总共剥夺村民赔偿款斤千亿。 当地村民怨声载道,多次来到省委大门口跪哭,但白恩培却坐视不理。 白恩培对村民态度冷漠,但对他的“大昆明战略”非常上心。 战略推行后的几年,呈贡新区以“疾如闪电”之势盖了一片又一片的住宅。 不过尴尬的是,由于离昆明主城太远,该片区长期入住率不足30%。 ——白天街道空旷,夜晚灯光稀少,号称“中国十大鬼城”之一。 (直到年通了地铁后,呈贡才摘掉“鬼城”的帽子) 此外,当地的公务员对白恩培也颇多怨言。 年至年,全国有两次公务员加薪,多名云南省公务员证实,这三年云南都没有加薪。 在年3月全国“两hui”上白恩培在谈到当年公务员“加薪”问题时,说“公务员涨工资必须慎之又慎!”白恩培认为当时云南公务员的工资已经不低了。 不仅如此,以前一名省领导给云南省公务员争取的高原补贴,也在白恩培时期被取消。这被认为白不关心普通公务员,自己却大肆享受。 讲到这里,我们发现白恩培真正的贪腐之路,还是从主政云南开始的。 那么,此前在陕西兢兢业业的白恩培,为何到了云南后便开始大贪特贪,究竟发生了什么? 4祸起其妻 根据白恩培的自述,自己很多贪腐行为都与自己的妻子——张慧清有关。 然而,张慧清并不是白恩培的原配夫人。 白恩培的第一任妻子,据延安石油机械厂一位退休职工所说叫邹西梅。 邹西梅和白恩培是从学生时代开始交往的。白恩培在机械厂上班时,每个周末都要骑自行车到甘泉去见邹西梅,周末再返回厂里,来回80公里左右。 而在白恩培离开陕西后,妻子邹西梅留在了西安。 白恩培在内蒙古主政其间,结实了当地招待所的一名服务员张慧清。没过多久白恩培就与张慧清秘密姘居,这也导致了其原有家庭“战争”不断。 白恩培走马上任云南省委书记,更是公开与张慧清同居。 原配夫人邹西梅甚至向JW告发他的重婚罪。白恩培索性让一老板用千万元补偿摆平了邹西梅,双方离婚。 随后白恩培明媒正娶了张慧清。至此,张慧清从一名“小三”而升格为地方大员的“夫人”。 这还不够,白恩培还立即将张慧清从一名服务员提拔为云南电网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与正厅级官员平起平坐。 以我对中国干部任用制度的了解,一个人无论是成为此前的“干部”,还是后来的“公务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后来更是“逢进必考”。服务员张慧清能成为干部,不知道她的学历从何而来? 张慧清能成为正厅级干部,更不知道其履历又是怎么书写?估计是有人在背后帮助张慧清制造假学历、假履历。 服务员能够轻松地就成为正厅级干部,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的“封妻荫子”,更是肆无忌惮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在当今中国,还有多少“老公部级,老婆厅级;老公厅级,老婆处级;老公处级,老婆科级”等类似的“夫妻店”? ——张慧清的“升职史”,充分体现出白恩培“床上培养干部”的能力。 但是,“床上培养出的干部”,能为人民服务吗? 显然,凭着姿色交换来的权力,只能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或者说,只能为“人民币服务”。 于是,张慧清在“荣升”正厅级后,就希望有个符合身份的住所,夫妻俩看上了云南省委大院里的一栋小楼。 这栋小楼本来还住着当地几位副省级官员及家属。但白恩培却强行让这些领导搬家,翻修工作也随即开展。 可建好后不久,由于张慧清不满意,小楼再次被推倒,重新翻建。建好后,该楼的奢华程度严重超出省委书记的居住标准,楼内家具全部为意大利进口。 这一严重超标的举动,遭到了云南省监察厅一位领导的举报。随之,社会舆论沸沸扬扬。 事后,云南省委一位负责人给出解释:楼内家具与楼体翻建的资金是白恩培自费的,一共也就花了十万元,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而此时担任云南电网副总的张慧清,虽然因白恩培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但还是公司内部的指责:讲话跑题,口误百出,个人素质饱受诟病。 在她治下的几年,云南电网公司贪腐成风,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例如,云南电网公司各个州市级分公司均设有办公室接待办,这个接待办专管接待吃喝。 仅仅到了办公室主任的级别,就可以配备公车。公车档次还不能低,至少要20万以上。 20万在年初是什么概念,可能大家不知道,当时一套六七十平的房子也不过10万,20万的公车是什么档次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每辆车的后备箱里只有三种酒:茅台、五粮液、国窖。只要是为了接待客人,想拿多少有多少。这一年下去,用于公款吃喝的费用,不少于1个亿。 此外,云南西部某市供电局,一年购买玉石送给上级部门的费用高达多万元!经办人在此间每年都有大把回扣。 这个供电局下属的一个实业公司,还在云南普洱某县投资了数亿元建设了一个水电站,然而整个工程至少贪腐了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个水电站直至白恩培落马,一度电也没发! 除了公款吃喝,云南电网所属的楚雄供电局还勾结不法商人,倾吞了多名职工的活命钱。 楚雄供电局的领导曾与永兴公司洽谈项目,由全体职工集资建房,供职工居住。然而,项目经办人却给了领导数百万好处费,最终职工集资的钱用来建了4栋别墅。 花了钱没见到房子,职工纷纷要求退款,却多次被拒。甚至有员工到了昆明向省电网公司反映,但依旧无人理会。 多号职工数亿活命钱,就这样被领导和无良企业强取豪夺。 国有资产凭空损耗,人民资产被草菅贪污,这样的贪腐乱象,就是张慧清时期云南电网公司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说,张慧清在云南电网这几年,没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出的什么努力,反而是在中饱私囊这条道路上给越走越远。 后来白恩培在“忏悔录”中也写道:“我在前边办事她在后边收钱。有时还有意创造条件,让她打着我的旗号去搞权钱交易、接受贿赂。” ——当初的招待所服务员,摇身一变成了白恩培的“收银员”。 不止张慧清本人,她的两个表弟也有参与。两个表弟一个负责在商人和官员中居间协调,另一个管理资金和物品。为便于收钱、洗钱,张慧清还以表弟名义成立10余个皮包公司。 一些老板为了攀上白恩培,经常到白家陪张慧清打麻将,故意输钱给她。 为什么要故意输钱?因为当时云南流传着一句话,“有事找‘张姐’,在云南没有‘张姐’办不了的事”。 在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提到,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为了拿到项目,企业老板找关系结识了张慧清,“张慧清喜欢打牌,老板到白家陪着打牌就是为了拉近距离。 等关系越来越熟了,他顺势提出了拿地的想法,也顺利地办成了。而张慧清也明确地向他提出了要求。” 解说称,“张慧清酷爱翡翠和玉石,白恩培喜欢红木和茶叶,所以很多老板都投其所好,挑选名贵珍品送给他们。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藏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 JW监察室工作人员披露,“我们光清理这些东西,前前后后大概十几天的时间。像这种翡翠手镯,都是用一个绳子一系,系起来这一串手镯这么一提,就这种概念的。” 这些老板送东西的老板中,既有云南本地人也有从青海(白恩培曾任青海省委书记)、内蒙古追随来的,他们为了攀上白恩培大搞“感情投资”、走“夫人路线”,手段无所不用。 但付出换来的回报,也相当可观。几位老板分别在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矿产等事项上谋取攫取巨额利益。 当然,白恩培很“精明”,不是什么人的请托都办,只有大老板才考虑;不是什么钱都收,只有“大手笔”能入得了法眼。 那么,白恩培在主政云南期间,到底还有多少隐秘往事? 本篇篇幅有限,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点亮“在看”,转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nanshengzx.com/ynsh/95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