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坝子茶和山区茶的分别很重要 这一段,连续有新闻报道,云南茶山到处打农药,茶山空无一人,茶叶无人采购,茶价大跌。新闻报道一出,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心态,不仅仅是省外的客商不清楚,就连行业内的人也不知所以。省外一个朋友看到新闻说,毁了毁了,我是多爱普洱茶,只能减少喝了。我说你看的啥啊,你都年年上茶山来啊,你到底来茶山看的是什么呢?前几天,三土上来昆明,我还特意问,你们到底打不打农药,他说咋个敢,寨子里哪家打了农药,一个寨子都不会收这家人的茶。前几年,有些茶农偷懒,删草人工费大,就用草甘膦,然而,用过草甘膦的茶地和人工除草的茶地有明显的区别,草皮均匀,熟悉茶山的茶商一眼就认得出,打过药的茶叶基本是无人收购。新闻报道中并没有提及坝子茶和山头茶的区别,甚至没有分清普洱和普洱区域所产茶的区别。比如,央视报道的“云南普洱茶价大跌”,其实这是连普洱茶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认为普洱出产的都是普洱茶。报道中提及的普洱茶叶市场,的确是省内最大的茶叶市场,这是指交易量,但是,这个市场占据主要销售份额的并不是普洱茶。现在普洱茶的主产区在版纳,普洱现在则是绿茶的主产区,临沧是红茶的主产区。新闻报道里面提及的甘肃茶商采购的是“烘青绿茶”,是制作“三泡台”的主料,而不是普洱茶的原料——“晒青绿茶”,准确来说,应该叫“普洱产的茶”。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我问一个茶商,你不做生意,你自己喝,你收“台地茶”,还是收古树,他回答,当然是古树。你要问一百个人,一百个人都是这样的回答。回答要喝坝子茶的,除非他不了解茶山茶地的真实情况。新闻制造的紧张空气让人意想不到,一个北京老大哥也打电话来咨询,他的理念里茶叶就是饮料,相信的是大品牌的公信力,超过一百块的就不要。他是央企的大老总,这是他这一代人的消费观,与经济的收入还真没有关系,廉价好喝就可以。原本这样的认识很正常,看了澎湃新闻的文章,他被惊呆了,他的心目中云南都是高寒山区,都不会打什么农药。他的思想传统,认为茶就是应该便宜,老百姓才买得起。看了文章,他连续问了好多问题,坝子茶、山区茶、台地茶、古树茶是怎么一回事,大叶茶喝习惯了,不可能又去改一种茶,到处都是在打农药吗?我告诉了他一个简单的测算山区茶和坝子茶的办法。按照19年的价格来说,版纳茶区,坝子茶均价约为30元一公斤(包含三大茶企的晒青),山区茶大概都是元/公斤,当然,这不是古树茶,是小树茶的报价,甚至就是山区的“老台地”。如果是易武茶区,那还远远不止,易武镇周围的小树也要卖到元,远一点寨子的小树茶,价格基本都是元/公斤。元/克的茶饼零售价,等于一公斤,厂家一般给经销商打5折,就是元/公斤的出厂价,如果是代理制,这个折扣应该是4折,当然还有更低的,按4折计算,给到代理商,出厂价是元/公斤,这个价格包含了毛茶成本,损耗,压饼,包装,运输,人工,上架推广等等成本,也就是说茶企得亏本销售,才能做到给你山区茶,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茶山的价格是怎么报出来的云南的山头众多,茶树品种错综复杂,价格也是千差万别,如此复杂的报价体系是怎么构成的?古树茶的价格,从一千到一万甚至数万又是怎么报出来的呢?茶山分为几种价:一是合同价,一般来说几年一签,也就是说,市场涨跌对于价格都没有影响,一般来说,签订合同的都是名山名寨,只有名山茶降价,才会波及整个茶区。二是茶商价,这部分随行情高低。三是玩家价,玩家价格与量多寡无关,一般与茶农的关系有关。四是游客价,随机性很大,游客多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寨子的茶叶暴涨。合同价之外,山头茶一般都是每年一报价,报价由品牌茶企开出。寨子的市场价格又都是参考品牌茶企的报价而来。比如说,品牌报价元/公斤的鲜叶价,4.2-4.5公斤鲜叶做一公斤干茶,那么,这个寨子的古树茶大概就是一千元左右,市场茶商收茶的价格大概就是0-1。品牌茶商又怎么报价的呢?根据历年的行情决定今年的价格,根据山头的名气决定价格,根据具体茶树的生态环境决定价格,根据具体寨子决定价格,比如说,相邻的两个寨子,报价可能就是两个样。空荡荡的茶山情况是谁造成的?有时候,新闻就是新闻,有好的一面,也会有误导的一面。各个新闻报道中屡屡提及的茶山空无一人的情况,传导给茶商、游客的是一种恐慌。今年的春茶特殊,受疫情影响,茶山去的人员很少,前几天朋友还在打电话问,说是去版纳要不要隔离,其实云南的情况不严重,防疫等级也早从一级改为三级,云南是旅游大省,很大程度上,游客促进了茶叶的消费,游客的多寡甚至决定了茶价的高低。云南省文旅厅专门在3月20日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的通知,3月21日组织了首批云南人游云南的团队游项目,这可以说明云南的情况,不是外界猜测的仍然需要隔离、封闭的状态。无论央视还是澎湃,新闻报道的画面可以显示,记者采访的都是坝子茶,坝子茶都是大厂采购,省外茶商如果是品牌代理商,无需上山。我每年都会在春茶季节遇到一些品牌代理商,他们每年都会去茶厂茶山转转,事实上,如果是没有经销商会议,都不需要来云南,绝大部分来云南,游玩的成分远远大过于采购的意义。说出来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就在几年前,有两个大厂连经销商会议都不知道怎么召开,还是我委婉劝导。经销商不来,茶山的人就少,经销商不来,也带不了经销商的客户。热闹茶山,等于热闹市场。市场的办法,有时候就是老土的办法,就是一种氛围,想得多,做得少,永远也没有办法。没有疫情的时候,大家都来得早,未尝不是在逃离沉闷的生活。今年来得晚,一个是疫情不明朗,茶区行政情况不了解,再一个大量求购山头茶的茶商,与坝子茶商有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尤其在古六山体现明显,客群完全不同。云南古茶的发期大大晚于坝子茶,版纳的老台地,早一点的二月底就开始发芽采收,而古树茶到现在也才是偶有茶树冒芽,要大面积采收古茶,至少都得等到3月底,晚一点得等到4月10号泼水节过后。古茶的大面积采摘尚未开始,价格都没有出来,市场是怎么知道的?茶山来客少,古树茶的价格肯定会受影响,然而,干旱又减产,所以,对于价格的影响到底怎么样,影响到多严重,这都是一种未知数。从整个市场的格局来说,古树茶是典型的消费茶品,稳中有降,是可能的。能不能大降特降,大家都来捡便宜,如同08年09年那副景象,古树茶也卖18块?事实上,我从来不认为是什么疫情阻止了人们不上茶山,真实的古茶,好喝的古茶,哪里会等到市场跌到底,让人去捡漏?之所以大家不上茶山,不去早早布局采购山头茶,导致这一切的恰恰是欺骗,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值不值得购买一款“班章特大树”的茶叶,说实话,我听都没有听说过,老班章特大树采购最多的,除开杨尚燃,还有谁?我也不知道这个概念怎么来的,什么特大树,有没有标准,怎么鉴定,哪一户人家的,编号是多少?这家企业至今仍然被老班章封锁,不允许有该企业名称的任何人、车、图标进入老班章寨子。当然,老班章和班章不是一个概念,只不过,这和布朗特大树,普洱特大树有什么区别?区域扩大了,抓住的又是最紧俏的概念。一字之差,模糊其事,或者这才是我看不懂茶山收茶人去哪里了的原因。。。吴疆说普洱
|